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一文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必知!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5-02-25 17:50:49 |阅读: |一文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必知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了解它的相关知识,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甚至普通大众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策略和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管理海绵状血管瘤,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点击标题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海绵状血管瘤相关病例及研究:「千里转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孩的生命奇迹列车已进站...

一文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必知!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血管缺乏弹力层和肌层,管腔大小不一,内部充满血液,外观呈现紫红色,如同海绵一般。它可发生于颅内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脑实质内,也可见于脑膜、脑室内等。从病理角度看,其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周围有少量胶原纤维环绕,没有正常血管所具备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这种特殊的血管结构使得它在血流动力学上较为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二、病因

  先天性因素:大部分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被认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脑血管的形成和分化出现异常,导致局部血管组织的结构和排列紊乱,从而形成海绵状血管瘤。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这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但具体的遗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后天性因素:虽然相对较少,但后天因素也可能诱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头部外伤、颅内感染、放疗等可能损伤脑血管,引起局部血管的异常增生和修复,进而导致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成。例如,长期接受头部放疗的患者,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三、症状表现

  癫痫发作:这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常见的症状之一,约 30% - 60% 的患者会出现癫痫。其发作机制主要是由于血管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刺激,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癫痫发作的类型多样,包括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频繁发作的癫痫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大脑功能。

  颅内出血: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一定的出血倾向,出血风险与瘤体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少量出血可能仅引起轻微的头痛、头晕等症状,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但大量出血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形成较大的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引发颅内压增高,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根据血管瘤所在的位置不同,可压迫周围不同的神经组织,从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例如,位于运动区的血管瘤可能导致肢体无力、偏瘫;位于语言中枢附近的血管瘤可能引起言语障碍,包括表达性失语或感受性失语;位于视觉传导通路上的血管瘤则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无症状:部分患者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是在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时偶然发现。这类患者虽然暂时没有症状,但仍需密切随访观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瘤可能会发生变化,出现症状。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优先选择方法。MRI 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 MRI 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 “爆米花” 样信号,周围常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通过不同的扫描序列,如 T1 加权像、T2 加权像和梯度回波序列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血管瘤的特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 检查可以快速发现颅内的高密度影,对于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或伴有出血的情况,CT 能够清晰显示。但对于较小的海绵状血管瘤,CT 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容易漏诊。

  脑血管造影(DSA):虽然 DSA 不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鉴别时,DSA 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管信息。海绵状血管瘤在 DSA 上通常表现为 “无血管区”,周围可见一些细小的血管包绕。

  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发作频率、既往病史等,结合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有癫痫发作且头部 MRI 提示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癫痫发作的特点和血管瘤的位置,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五、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症状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尤其是瘤体较小、位置较深、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血管瘤的大小、形态变化,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头部外伤等,以降低出血风险。

  注意事项:在保守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头痛加重、癫痫发作频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等,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症状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如反复癫痫发作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出现颅内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等,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此外,对于位于相对表浅、手术风险较低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即使无症状,也可考虑手术切除,以防止未来出现并发症。

  手术风险与注意事项: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血管瘤,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出血和癫痫发作的风险。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术中出血、神经功能损伤等。手术风险的大小与血管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等因素有关。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尽可能保护周围正常的神经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放射治疗

  适应证:对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或手术风险极高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放射治疗主要是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血管瘤,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控制血管瘤生长的目的。

  疗效与副作用:放射治疗的疗效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一般在治疗后数月至数年。其副作用主要包括放射性脑损伤,如放射性坏死、脑水肿等,可能导致头痛、头晕、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加重。因此,在选择放射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六、预后情况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改善。对于手术切除彻底的患者,癫痫发作和出血的风险明显降低,预后较好。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尤其是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此外,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残留一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关案例阅读:

  突发脑出血!18岁少年勇战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如愿迎战高考

  “孩子,要不,我带着片子过去先看……”母亲担心孩子受到打击,和他商量着,可话还没说完,就被小林打断:“不行,你什么事都不用瞒我,得当着我的面,有什么事情当我面说。我已经长大了,我也有知情权和决策权,我也可以为您分担解忧……”独自自主、自尊心较强的小林无法接受连自己的病情都要被隐瞒。

  这条治疗之路,虽然艰辛,但母子齐心,定能打败病魔!面对镜头,小林母亲异常坚定地说:“主要他比较坚定,我也比较坚定。他是我儿子,只要有一丝希望,再苦,再难,我们也不会放弃!”一直通过网络搜索以及各种病友群的去了解更多信息。他们认识了一位经过巴教授手术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友,恢复得很好。这也让母子两重新看到希望——”当时我们就觉得找到了救命的人。“

  当然,面对这样一位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国外教授,他们还是不敢贸然做出选择。但是这位少年对于重获健康有着强烈的渴望,一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为孩子争取一次机会,于是他们选择远程咨询巴教授。 “脑干(中脑左侧)内的占位性出血明显是危险的,并且已经造成了患者右臂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我认为患者应该接受手术治疗。关于切除率,95%的患者可以达到全切全切。对你的情况来说,大概率是可以全切。手术风险是左侧眼球运动麻痹,概率小于8%,左臂和左腿可能轻度无力,但这种风险很小(1-2%)。如果出现这种手术副作用,恢复情况会很好,是对于如此年轻的病人。恢复时间较长可达2-3个月。不要太担心,因为我在苏州,也是做过很多很多这种类似的手术……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一文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必知!”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脑海绵状血管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