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面部痛
神经内科
Atypical facial pain
非典型性面部痛
中老年人群
面部剧痛、脸红、皮温增高、肿胀、出汗、流泪
听神经瘤、脑膜瘤、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等
手术、放疗、化疗
非典型性面痛一般指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出现类似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颜面部疼痛发作的表现,但其疼痛程度较轻,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
1.小桥脑脑角胆脂瘤(表皮样囊肿)、听神经瘤、脑膜瘤、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等;
2.半月神经节肿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瘤、脊索瘤等;
3.垂体腺瘤向鞍旁生长伸入两层硬脑膜之间的腔(Meckel腔)中,此时,除表现三叉神经痛症状外,尚出现垂体功能紊乱体征;
4.颅底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及各种转移癌等。
1.面部突然剧痛
而且没有发病的前兆,让人难以忍受,有像撕裂的疼,有像火烧灼的疼,有刀割或者炸裂的疼。疼痛的类型很多,疼痛的表现也很多。
2.发作时间不固定
有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有的则长达几十分钟,时间不固定,说发作就发作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作一次,但是周期也不固定。所以这种病症很难控制和监测,根本就好像莫名其妙的疼痛。
3.扩展整个面部
三叉神经痛症状的疼痛部位常常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然后之间扩展。疼痛跟随神经,整个面部较终出现剧烈疼痛。一般来说,会跟着神经,扩展到这个面部。
4.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较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5.其他症状
会出现一些症状 脸红、皮肤温度增高、肿胀、出汗、流泪、鼻粘膜充血、唾液分布增多等症状。
脑脊液、X线颅底拍片、CT扫描、MRI、DSA乃至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h~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西药卡马西平止痛迅速,但是这种西药平常是用来控制癫痫的镇静药,它通过控制脑电波的异常放电来解除三叉神经痛的闪电刀割的疼痛感,只是暂时能缓解2个小时左右的作用,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晕、乏力、是牺牲肝肾、骨髓的正常功能为代价的。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别名大伦丁(D1antinSodium、Phen—to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三叉神经痛是在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三叉神经痛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性尤多。三叉神经痛通常疗法有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或采用三叉神经局部切除手术,效果均不太理想。
射波刀拥有上千条入射光束,可以将多个肿瘤的“手术”安排在同一治疗计划中,同时对不同部位各个不相邻的肿瘤进行治疗。当然,它也能够治疗位置不固定的肿瘤及不规则形状的肿瘤,小于6厘米的早期肿瘤可彻底消除。
传统治疗方法如射频、针灸、封闭、药物治疗等相比,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颅神经综合症方面具有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及有利于保护神经功能的显著优点,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顽固性眩晕的首选方法。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有效率达96%以上。
常伴有三叉神经麻痹的表现,如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等,疼痛多为持续性,常合并其他相邻脑神经麻痹,继发性受损时有感觉症状和运动症状,支配区的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咬合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1)保持每日生活、饮食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心情愉快,切忌冲动、发怒或是抑郁寡欢。
(3)适当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
(4)动作要轻慢,比如刷牙、洗脸、吃饭等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刺激触发点。
(5)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
(6)不可吃辣椒、过凉、过热等刺激性食物;不吸烟少喝酒。
(7)进食较软的食物,避免吃油炸物、硬果类等令人咀嚼费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