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
神经外科
Burning mouth syndrome
灼口综合征
更年期女性;糖尿病患者
口舌疼痛、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心理障碍
灼口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与局部病变、全身病变和精神因素相关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舌部烧灼样疼痛的慢性疾病。灼口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局部病变、全身病变和精神因素相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口舌疼痛、口舌随同症,可导致睡眠障碍、心理障碍的并发症,该病临床并不少见,在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中发病率高,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7倍,灼口综合征的发病通常是渐进的,没有已知的促发因素或者行为,患者可能会觉得有被热的食物烫过的感觉,可能出现酸、苦或金属味觉,还会感到口干,目前主要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预后尚可。
1.局部病变
(1)接触性过敏,常见于食物或口腔义齿及口腔填充材料中很多成分可以作为过敏原引起疼痛感。
(2)义齿,可能由于戴义齿的适应性过程中,舌部空间少,咬合位置不适合及垂直距离增加有关。但也有人认为烧灼感不过是由于义齿在口腔黏膜上简单摩擦所产生的副作用。
(3)感染,较常见的是真菌感染。
(4)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残根、残冠、锐利的牙齿边缘、不良修复体等均可引起,口腔修复体中不同金属间产生的流电刺激也是局部刺激因素之一。
2.全身病变
如激素水平变化、缺铁性贫血、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清铁与锌含量低下、药物性副作用、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外周神经生理病理改变及微循环障碍、舍古林综合征、唾液流率减少与化学成分的改变。
3.精神因素
是原发性灼口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精神紧张、焦虑、人际关系紧张、遭受精神刺激、恐癌症、疑病症、抑郁症等往往可以引起或加重口舌疼痛不适症状,或成为灼口综合征的结果。精神因素还可造成口腔不良习惯,如磨牙症、紧咬牙、咬颊、伸舌,反复拉舌自检查等,以致引起口腔肌肉的紧张、疼痛,从而导致本病。
4.神经系统病变
目前有较多的研究显示神经病变的参与,疼痛感可能涉及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灼口综合征患者可伴有三叉神经传感器小C型神经纤维的改变及唾液中神经肽的异常检出。
灼口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舌疼痛、口舌随同症,常伴有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用紊乱全身症状。睡眠障碍、心理障碍是灼口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1.口舌疼痛
灼口综合征以口舌疼痛为主要表现。常呈炙烤感样疼痛,或呈辣痛感、刺痛感、钝痛感.常常为持续性、表在性、自发性疼痛,或轻或重,时轻时重,多数患者表现为上午轻,下午重,过多说话、食枯燥性食物、闲暇休息时、疲倦、慌张、情志不畅时疼痛加重。
2.口舌随同症
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可有口舌异常感、肿胀感、灼热感、麻木感、搔痒感、口舌枯燥感,或味觉减退等。少数病人不呈疼痛感,而呈随同症中的某些不适感。
3.舌部烧灼样疼痛
为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的患者也可表现为舌麻木感、刺痛感、钝痛不适和味觉迟钝等感觉异常。疼痛多发生于舌根部,其次为舌缘、舌背和舌尖,也有表现为唇、颊、腭、咽等部位疼痛者。
1.常见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如头痛、头晕、睡眠不佳、多梦、易焦躁,或肉体不振、疲倦感、记忆力减退。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口腔内有无黏膜破损或异物,检查舌部颜色、有无肿物、干裂,伸舌是否居中,舌部运动是否正常。
2.血液学检查
灼口综合征一般没有特异的血液学表现,主要是为明确有无其他全身疾病,检查有无血细胞数量、血糖情况、自身免疫抗体数量、激素水平等。
3.组织活检
通过取部分组织进行培养观察有无细菌或真菌感染,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其他病变。
4.过敏试验
通过过敏原检测,检查舌部有无对某种食物或化学材料等过敏,有助于明确病因。
5.唾液流量试验
正常成人每日唾液分泌量为1~1.5L,通常只测定15分钟的分泌量,然后计算出单位时间的唾液分泌量有无异常。
阿米替林
用于治疗各型抑郁症,适于原发性灼口综合征合并抑郁症者,可使抑郁症患者情绪提高,对思考缓慢、行为迟缓及食欲不振等症状能有所改善。伴有严重心脏病、青光眼、前列腺增生伴有排尿困难、麻痹性肠梗阻等疾病禁用。
卡马西平
是治疗癫痫是单纯及复杂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有一定的抑制中枢神经作用,适于精神因素导致的灼口综合征,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视力模糊、复视、眼球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甲钴胺
属于神经营养药,常与维生素B1、维生素B6一起服用,疗程在半年以上。有一定的抑制神经性疼痛的作用。
利多卡因
属于局部麻醉药,通常用于口腔含漱,通过抑制神经功能阻碍疼痛传导,有显著的缓解口腔疼痛作用,但效果短暂,不宜长期使用。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1.睡眠障碍
患者因口舌不适导致难以入睡,出现入睡后易惊醒,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2.心理障碍
部分患者因长期口舌不适出现情绪焦虑、易怒、烦躁不安、抑郁等心理障碍。
(1)改变不良口腔习惯,避免长期咀嚼硬物,避免大量吸烟和酗酒。
(2)及早治疗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导致神经血管病变的疾病。
(3)保持口腔卫生,选用软毛牙刷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睡前避免进食。
(4)及时疏导心理疾病,注意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遇到困难及时找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