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联系顾问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脑桥胶质瘤治疗难度大吗?有什么难点?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5-04-03 02:52:01 |阅读: 2087次|脑桥胶质瘤治疗难度大

  脑桥胶质瘤是指发生在脑桥部位的胶质瘤,脑桥作为脑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它负责连接大脑和小脑,参与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睡眠 - 觉醒周期等基本生命活动,同时也是神经传导束的重要通路。脑桥胶质瘤根据其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其中弥漫性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是极为典型且颇具挑战性的类型。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脑桥胶质瘤治疗难度大吗?有什么难点?

  一、治疗难度大的表现

  手术治疗方面

  肿瘤位置深且结构复杂

  脑桥位于脑干内部,位置深在。周围环绕着众多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血管,如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穿行于脑桥腹侧。手术通路需要穿越大脑的许多正常组织区域才能到达脑桥,这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的风险。

  脑桥本身结构紧凑,神经核团和神经纤维束密集排列。即使是微小的操作失误,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损伤面神经核可导致面瘫,影响三叉神经核会引起面部感觉异常等。

  难以实现完全切除

  脑桥胶质瘤,特别是弥漫性内生型,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生长。它们沿着神经纤维束、血管周围间隙向周围脑组织浸润,使得肿瘤与正常脑桥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就导致在手术中很难准确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完全切除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部分切除肿瘤,由于残留的肿瘤细胞仍然具有增殖能力,术后肿瘤很容易复发,并且复发后的肿瘤往往侵袭性更强,进一步增加了后续治疗的难度。

  放射治疗方面

  剂量限制

  脑桥是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的区域。虽然放射治疗是脑桥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脑桥周围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有限,如过量照射可能会导致放射性脑损伤。这种损伤可能表现为脑桥组织的坏死、血管损伤,进而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吞咽困难、呼吸功能障碍等。

  要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和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找到合适的放射剂量平衡点非常困难。目前的放疗技术虽然在不断进步,但对于脑桥胶质瘤的治疗,仍然难以做到既给予足够高的剂量彻底杀灭肿瘤细胞,又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局部控制效果不佳

  脑桥胶质瘤的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放射抵抗性。部分肿瘤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或者具有修复放射损伤的能力,导致放射治疗不能完全杀灭所有肿瘤细胞。

  而且由于肿瘤在脑桥内的浸润性生长,很难精确地将放射范围覆盖所有肿瘤细胞,容易出现局部肿瘤控制失败,肿瘤在放疗后仍继续生长和复发。

  化学治疗方面

  血 - 脑屏障阻碍

  血 - 脑屏障(BBB)是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一种特殊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脑组织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的侵害。然而,这一结构也限制了化疗药物进入脑桥肿瘤组织。

  大多数化疗药物分子量较大、亲水性强,难以通过血 - 脑屏障。即使有部分药物能够通过血 - 脑屏障,其浓度往往也不足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例如,传统的化疗药物如顺铂等在治疗脑桥胶质瘤时,由于血 - 脑屏障的阻碍,在肿瘤组织中的有效浓度很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抗肿瘤作用。

  肿瘤异质性与耐药性

  脑桥胶质瘤存在肿瘤异质性,即肿瘤内部不同细胞亚群在基因表达、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异质性使得单一化疗药物难以对所有肿瘤细胞产生作用。

  肿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性,无论是内在耐药还是在化疗过程中获得性耐药。一些肿瘤细胞可能通过上调药物外排泵、改变药物作用靶点等机制来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从而导致化疗失败。

  二、治疗难点

  早期诊断困难

  症状不特异

  脑桥胶质瘤的早期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头痛、头晕,这些症状在许多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如感冒、鼻窦炎等也可能出现,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随着病情进展,虽然会出现一些更具指向性的症状,如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复视等,但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较为隐匿,患者和家属往往不能及时察觉,从而延误诊断。

  影像学鉴别挑战

  在疾病早期,脑桥胶质瘤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可能与其他脑桥病变相似。例如,在磁共振成像(MRI)上,一些炎性病变、脱髓鞘病变等与脑桥胶质瘤的信号改变可能有重叠部分。

  这就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各种脑桥病变影像学特征的深入了解,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但这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患者个体差异大

  年龄与生理功能差异

  脑桥胶质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儿童和成人患者在生理功能、对治疗的耐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儿童患者的脑桥仍处于发育阶段,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可能对其脑发育产生更大的影响,如影响智力发育、身体生长等。

  成人患者则可能由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放疗或化疗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分子生物学差异

  脑桥胶质瘤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患者的肿瘤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等情况。例如,部分患者的肿瘤存在组蛋白H3 - K27M突变,这类患者的预后往往更差,对某些治疗的反应也可能不同。

  目前,虽然已经发现了一些与脑桥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但基于分子生物学差异的个体化治疗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多学科协作的复杂性

  不同学科间的协调

  脑桥胶质瘤的治疗需要神经外科、放疗科、化疗科、影像科、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协作。然而,不同学科之间在治疗理念、治疗顺序、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神经外科医生可能更关注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可能性,放疗科医生则侧重于放射治疗的剂量、范围等,化疗科医生需要考虑化疗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等。要协调好各学科之间的工作,制定出一个适合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并非易事。

  患者全程管理挑战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转诊,接受不同类型的治疗。这对患者的医疗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确保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之间的无缝衔接,避免治疗延误或出现重复检查、治疗过度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涉及多个学科,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存在一定的漏洞。

  脑桥胶质瘤的治疗难度极大,在手术、放疗、化疗等各个治疗环节以及早期诊断、患者个体差异应对、多学科协作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难点。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希望在未来能够突破这些难点,为脑桥胶质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脑桥胶质瘤治疗难度大吗?有什么难点?”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胶质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病情简介: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您可能更关心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