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联系顾问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科普

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病因、症状、治疗及复发

栏目:脑肿瘤科普|发布时间:2025-04-02 11:39:00 |阅读: 513次|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

  当孩子被怀疑患有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家长们往往会陷入极度的担忧与迷茫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对孩子的健康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从病因、症状、检查、严重程度、治疗、复发风险以及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为您全面解析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

  一、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是什么

  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在孩子的大脑中,神经胶质细胞原本起着支持、保护神经元的重要作用,但当它们发生病变,不受控制地生长时,就形成了胶质瘤。而“弥漫性”意味着肿瘤细胞并非局限在某一处,而是像撒开的网一样,向周围脑组织广泛地浸润、扩散,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成人胶质瘤相比,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在分子特征、临床表现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

  二、病因探寻

  目前,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不过,医学专家们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因素。

  1.遗传因素:

  某些特定的基因异常与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基因突变的孩子,患胶质瘤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还有一些基因,如BRAF、H3F3A等,它们的突变也可能促使肿瘤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并非由家族遗传直接导致,而是在孩子自身发育过程中,基因偶然发生了突变。

  2.环境因素: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某种环境因素会直接引发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但长期暴露在高强度辐射环境下,如频繁接受不必要的头部放射性检查,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此外,一些化学物质,如某些农药、有机溶剂等,也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存在潜在关联,但这些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三、症状表现

  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的症状多种多样,而且由于肿瘤生长的位置不同,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类:

  1.颅内压增高症状:

  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孩子可能会出现头痛,这种头痛往往在清晨醒来时较为严重,随着一天的活动,可能会有所缓解,但第二天又会再次发作。同时,还可能伴有喷射性呕吐,与普通的肠胃不适引起的呕吐不同,这种呕吐通常没有明显的恶心感,且与进食关系不大。另外,孩子的视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视乳头水肿。

  2.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症状:

  如果肿瘤影响到大脑控制肢体运动的区域,孩子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比如走路时容易摔倒、拿东西不稳,一侧肢体活动不如另一侧灵活。若影响到语言中枢,就会出现语言表达困难,说话含糊不清,或者理解他人话语出现障碍。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

  3.其他特殊症状:

  当肿瘤位于小脑等部位时,会影响孩子的平衡能力,导致走路摇晃、步态不稳。如果肿瘤侵犯到下丘脑等与内分泌调节相关的区域,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比如身高增长缓慢、性早熟或青春期延迟等。婴幼儿患者可能会出现头围异常增大、囟门闭合延迟等症状。

  四、检查诊断

  当怀疑孩子患有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时,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来明确诊断。

  1.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

  这是诊断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在大脑中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通过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例如,肿瘤在MRI图像上可能表现为异常的信号影,边界模糊,呈现出弥漫性生长的特点。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检查速度快,对于发现肿瘤内的钙化、出血等情况有一定优势。在紧急情况下,如孩子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时,CT可以快速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病情。不过,相比MRI,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瘤或肿瘤细节的显示可能不如MRI清晰。

  2.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的“金标准”。通常,医生会通过手术切除部分肿瘤组织,或者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的方法获取肿瘤标本。然后,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检测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从而确定肿瘤的具体类型、分级等信息。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如BRAF V600E突变等,来进一步指导治疗。

  3.其他检查:

  除了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外,医生还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其他检查。比如,进行神经系统功能测试,评估孩子的智力、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功能;进行脑电图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癫痫样放电,以判断孩子是否有癫痫发作的风险;对于怀疑肿瘤影响内分泌功能的孩子,还会进行相关的血液激素水平检测。

  五、严重程度

  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的严重程度因多种因素而异。

  1.肿瘤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标准,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可分为低级别(I-II级)和高级别(III-IV级)。低级别胶质瘤生长相对缓慢,恶性程度较低,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预后相对较好,部分患儿甚至可以长期生存。而高级别胶质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容易侵犯周围大量正常脑组织,还可能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严重威胁孩子的生命健康。

  2.肿瘤位置:

  肿瘤在大脑中的位置也至关重要。如果肿瘤位于大脑的“功能哑区”,即对人体重要功能影响较小的区域,手术切除相对容易,对孩子术后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如果肿瘤位于脑干、丘脑等重要功能区域,手术难度极大,风险高,且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呼吸功能异常等,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3.分子特征: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的分子特征对其严重程度和预后也有重要影响。例如,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对某些靶向药物治疗反应较好,预后相对较好;而H3K27M突变的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尤其是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恶性程度极高,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

  六、治疗方案

  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1.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缓解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同时获取肿瘤标本进行病理诊断。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在保证神经功能的前提下,若能完全切除肿瘤,患儿有较大机会获得治愈。但由于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具有弥漫性生长的特点,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手术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切除,只能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如神经导航、术中电生理监测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神经功能。

  2.放射治疗:

  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对于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或者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放疗可以起到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儿童放疗中,医生会特别注意控制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以减少对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组织的损伤。例如,采用质子放疗等先进的放疗技术,能够更精准地照射肿瘤,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从而减少放疗相关的副作用,如认知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等。

  3.化学治疗:

  化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进入人体,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肿瘤部位,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对于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替莫唑胺、卡铂、长春新碱等。化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进一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对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或复发的肿瘤,化疗也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此外,对于某些特定分子类型的胶质瘤,如BRAF V600E突变型,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药物,这些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内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生长,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七、复发风险

  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原因主要与肿瘤细胞的残留、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的不彻底等因素有关。

  1.复发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孩子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一般来说,复查的项目包括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等。在治疗后的前两年,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之后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肿瘤是否复发,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孩子的身体状况。

  2.复发治疗:

  如果肿瘤复发,治疗方案会根据复发的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复发肿瘤较小、且位置较为局限的患儿,可能会再次考虑手术切除。若无法手术切除,或者肿瘤复发范围较广,可能会采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此外,对于一些复发的难治性肿瘤,还可以考虑参加临床试验,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等。

  八、术后护理要点

  手术后的护理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

  1.伤口护理:

  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手术伤口的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发现伤口有渗血、渗液,或者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一般来说,伤口在术后1-2周左右可以愈合,具体时间会因孩子的身体状况和伤口大小而有所不同。

  2.身体康复护理:

  术后孩子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运动障碍等情况。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例如,对于肢体无力的孩子,可以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开始,如握拳、抬腿等,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难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帮助身体恢复。

  3.心理护理:

  患病和手术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大影响,他们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疾病。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做游戏、阅读书籍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九、相关问题解答

  (一)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能彻底治愈吗?

  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的分级、位置、分子特征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通过手术完全切除,部分患儿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尤其是位于重要功能区域的肿瘤,彻底治愈的难度较大,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儿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二)放疗和化疗对孩子身体的副作用大吗?

  放疗和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确实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一些副作用。放疗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损伤、脱发、口腔黏膜炎症等,长期来看,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如导致生长激素缺乏、认知功能下降等。化疗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也有相应的药物和措施来缓解这些副作用,如使用止吐药物减轻化疗引起的呕吐,通过输血等方式纠正骨髓抑制导致的血细胞减少等。

  (三)孩子术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这因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异。如果手术顺利,且肿瘤对神经功能影响较小,一般在术后几周至几个月内,孩子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但如果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或者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域,导致孩子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恢复时间可能会很长,甚至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在孩子恢复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四)如何预防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的发生?

  由于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很难做到完全预防。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如避免孩子长期暴露在高强度辐射环境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头部放射性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对于有遗传倾向的家庭,如家族中有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推荐阅读:

  +小小男子汉胶质瘤复发赴德成功手术,回国顺利开启小学

  在治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心思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活下来。当然,除了活下来;对于患病时年纪尚小的孩子,在治疗结束后,可以回到学校开始或者继续学习,和同龄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这也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期望。在重要的人生新起点,幼升小的他癫痫发作,罹患脑瘤,年仅6岁的安安,经历过一次开颅手术却不幸再次复发。在一度绝望之际,6个月前在INC协助下赴德找到巴教授进行手术全切肿瘤,现在孩子的情况恢复怎样了?肿瘤有复发吗?我们来看看全切手术后6个月患儿的复诊情况。

  “我研究了安安的核磁共振影像,肿瘤已经完全切除,没有复发或残留。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核磁共振检查。目前不需要任何辅助治疗,这个小男孩可以快乐的继续正常生活。”这是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的德国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发来的安安术后6个月的随访回复。看到教授的回复,安安母亲激动的和我们交流她的心情并再次表示感谢:“看到太激动了,遇见你们就是我们一家的幸运,谢谢!”...【点击了解详细信息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该医生集团坚持以严苛标准吸收及更替成员,囊括了神经外科各细分领域的临床手术巨匠,致力开展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咨询技术支持以及疑难病例联合咨询等工作。INC旗下含有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World Advisory Neurosurgical Group)、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团(WNEG,World Neurosurgical Expert Group)等多个学术团队。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病情简介: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您可能更关心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