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占位怎么检查出来?视神经占位,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词汇,简单来说,就是视神经这个部位出现了不该有的东西,像是肿瘤、炎症性肿块等,它们占据了视神经周围的空间,可能会对视神经的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了解如何检查出视神经占位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详细问诊与初步检查
(一)病史询问
当患者因视力问题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医生会询问患者视力下降是突然发生还是逐渐进展的。如果是突然出现的视力急剧下降,可能与急性的视神经炎、血管阻塞等情况有关;而逐渐进展的视力下降,则更倾向于占位性病变缓慢压迫视神经导致。医生还会了解患者是否伴有眼痛、头痛,以及头痛的具体部位、性质和发作频率。例如,眶后部的疼痛可能与视神经周围的炎症或占位有关;搏动性头痛则可能提示存在血管性病变。另外,医生也会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像糖尿病可能会影响眼部血管,增加视神经病变的风险;是否有癌症病史,因为某些癌症可能会转移到视神经部位形成占位。
(二)视力与视野检查
视力检查是最基础的眼部检查项目。患者需要站在视力表前,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视力。正常视力一般能达到1.0及以上,如果患者视力明显低于这个标准,就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视力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视力受损的程度。
视野检查同样关键。我们平时看东西,眼睛能看到的范围就是视野。医生会使用专门的视野计来检查患者的视野情况。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注视视野计中心的一个固定点,然后当视野范围内出现闪烁的光点时,及时按下按钮告知医生。通过这种方式,医生能够绘制出患者的视野图。如果存在视神经占位,可能会导致视野出现缺损,比如一侧或双侧的视野缺失、中心视野暗点等。不同位置的视神经占位,所导致的视野缺损类型也有所不同,医生可以根据视野缺损的特点,初步推测占位的位置和可能的病因。
(三)眼压测量
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正常眼压范围在10-21mmHg之间。医生使用眼压计来测量眼压,常见的眼压计有非接触式眼压计和Goldmann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通过喷出一股气流来测量眼压,这种方式简单、快捷,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Goldmann眼压计则相对更为准确,但需要在眼球表面滴用麻醉剂后进行测量。视神经占位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房水的流通,从而导致眼压异常升高或降低。因此,眼压测量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些诊断线索。
二、影像学检查
(一)眼部超声检查
眼部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医生会在患者的眼部涂抹适量的耦合剂,然后使用超声探头在眼球表面进行扫描。超声可以穿透眼球组织,根据不同组织对超声的反射特性,形成相应的图像。对于视神经占位,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占位的大小、形状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对于一些实性的占位性病变,如视神经胶质瘤,超声图像上会显示出边界相对清晰的肿块回声;而对于囊性的病变,如视神经囊肿,则表现为无回声的液性暗区。眼部超声检查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为广泛,但对于一些微小的病变或位置较深的病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眼眶CT检查
眼眶CT(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眼部结构信息。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头部固定,然后CT设备会围绕患者的头部进行旋转扫描。CT通过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眼眶内的骨骼、软组织以及视神经的形态。对于视神经占位,CT可以准确地显示占位的位置、大小、密度等特征。比如,肿瘤性占位在CT图像上可能表现为高密度影,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密度差异;而炎症性的占位,密度可能相对较低且边界不太清晰。CT检查对于判断视神经是否增粗、有无骨质破坏等情况也非常有帮助。如果存在骨质破坏,可能提示占位性病变具有侵袭性,需要进一步排查肿瘤的可能性。
(三)眼眶MRI检查
MRI(磁共振成像)是检查视神经占位的重要手段之一。MRI利用人体组织内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来成像,与CT相比,它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视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细微结构。在进行MRI检查时,患者需要平躺在一个狭长的检查舱内,保持身体静止。MRI可以多方位成像,如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从不同角度观察视神经占位的情况。对于一些CT难以发现的微小病变,MRI可能会有更好的显示效果。例如,对于视神经鞘脑膜瘤,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沿着视神经鞘生长的特征,呈现出“轨道征”。此外,MRI还可以通过增强扫描,即向体内注射造影剂后再次进行扫描,进一步明确占位性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
三、特殊检查
(一)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等。视网膜电图主要反映视网膜的功能状态,通过在患者眼睛表面放置电极,记录视网膜受到光刺激后产生的电活动。如果视神经占位影响了视网膜与大脑之间的神经传导,ERG的波形可能会出现异常。视觉诱发电位则是检测从视网膜到视觉中枢整个视觉通路的电生理活动。当患者接受特定的视觉刺激(如闪光或图形翻转)时,在头皮相应部位可以记录到电位变化。视神经占位可能导致VEP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等异常,这些变化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视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和部位。
(二)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需要使用专门的眼底镜。医生会先使用散瞳药物将患者的瞳孔散大,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眼底结构。通过眼底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视网膜、视神经乳头等部位的情况。如果存在视神经占位,可能会引起视神经乳头水肿,表现为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隆起,周围血管迂曲扩张。此外,还可能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如血管变细、阻塞等,这些都可能与视神经占位导致的眼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眼底检查是一种直观、简便的检查方法,对于发现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问题解答
(一)检查视神经占位,这些检查都要做吗?
不一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症状表现、初步检查结果等,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如果患者症状比较典型,通过简单的视力、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可能就能初步判断病情,后续再根据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影像学检查或特殊检查。例如,对于一些视力轻度下降、视野正常且眼底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可能先进行眼部超声检查,观察视神经的大致情况;而对于视力严重下降、视野缺损明显且怀疑有肿瘤的患者,则可能直接安排眼眶CT或MRI检查,以明确占位的性质和位置。
(二)做这些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
眼部超声检查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时保持眼部放松,配合医生操作即可。CT检查前,患者需要去除头部的金属物品,如发夹、耳环等,以免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如果需要进行增强CT扫描,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碘剂过敏,因为增强扫描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含有碘。MRI检查前,患者要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包括假牙、金属纽扣、手表、手机等,因为强磁场可能会对这些金属物品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干扰MRI图像。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和眼底检查前,一般需要散瞳,散瞳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光、视物模糊等情况,因此检查后要避免强光刺激,不要驾驶车辆或进行精细操作。
(三)检查结果多久能出来?
视力、视野、眼压测量以及眼底检查等当场就能得出结果。眼部超声检查结果一般在检查结束后几分钟到半小时内可以拿到。CT和MRI检查结果出报告的时间相对较长,普通平扫检查可能在当天或第二天可以拿到报告,如果是增强扫描,由于需要医生对图像进行更仔细的分析,报告时间可能会延迟到第二天或第三天。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通常也需要1-2天才能出具。不同医院的具体出报告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患者可以在检查时向医院工作人员咨询。
INC旗下含有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World Advisory Neurosurgical Group)、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团(WNEG,World Neurosurgical Expert Group)等多个学术团队。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World Advisory Neurosurgical Group)是INC旗下的一个神经外科教授团。它是由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多位国际神经外科巨擘自发组成的医生集团。成员教授均为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及各国际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主席级别成员,国际神经外科各大知名杂志主编,以及神经外科教科书中以其本人名字命名手术方式和解剖结构的教科书级神经外科巨擘。他们在各自领域对国际神经外科做出过巨大贡献,其手术经验和技术能力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