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联系顾问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前沿

脑电图

栏目:神外前沿|发布时间:2025-04-15 02:56:13 |阅读: 548次|脑电图

  脑电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研究,为神经科医生了解大脑功能状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脑电图是什么?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

脑电图

  脑电图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具有电活动,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并传递信息。当大量神经元同步活动时,就会产生可在头皮表面检测到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非常微弱,通常在微伏(μV)级别。脑电图仪通过多个电极放置在头皮特定位置,能够采集这些微弱的电信号,并将其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最终转化为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的脑电图波形。

  脑电图的波形分类

  α波:频率为8 - 13Hz,是成年人在安静、闭眼、清醒状态下最常见的脑电波。主要分布在枕叶和顶叶区域。α波的出现表示大脑处于放松但清醒的状态。

  β波:频率为14 - 30Hz,在额叶和中央区较为明显。当人处于警觉、注意力集中、思考或者焦虑状态时,β波会增多。

  θ波:频率为4 - 7Hz,多见于儿童的正常脑电图,在成年人困倦或者浅睡眠状态下也会出现。如果在成年人清醒状态下出现过多θ波,可能提示大脑功能异常。

  δ波:频率为0.5 - 3Hz,是慢波的一种,主要出现在深睡眠期。在清醒状态下出现大量δ波则往往表示大脑存在严重的病理状态,如脑损伤、脑肿瘤等。

  脑电图怎么做?

  准备工作

  在进行脑电图检查之前,患者需要做好一些准备。首先要洗净头发,去除头皮上的油脂和污垢,以确保电极与头皮的良好接触。一般不需要禁食,但应避免服用可能影响脑电活动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等,特殊情况除外,如为了观察药物对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规定服药)。

  检查通常在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房间内进行,以减少外界干扰。患者需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

  电极放置

  国际上通用的脑电图电极放置系统是10 - 20系统。根据这个系统,将电极放置在头皮的特定位置,这些位置以大脑的解剖区域命名,如Fp(额极)、F(额)、C(中央)、P(顶)、O(枕)等。总共使用19个或更多的电极,以全面覆盖大脑的各个区域,能够准确地记录不同脑区的电活动。电极通过导电膏或者特殊的电极帽固定在头皮上。

  检查过程

  患者一般采取坐位或者卧位,安静闭目,保持清醒或者按照医生的要求进入睡眠状态。检查时间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情况有所不同,常规脑电图检查一般持续20 - 30分钟,但如果怀疑癫痫等特殊疾病,可能需要进行长时间脑电图监测,如24小时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或者视频脑电图(Video -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尽量保持身体和头部的静止,避免大幅度运动,因为肌肉活动产生的电活动会干扰脑电图的记录。如果是进行睡眠脑电图检查,患者可能需要在医院的检查室入睡,医生会观察患者从清醒到入睡各个阶段脑电图的变化。

  脑电图检查哪些疾病?

  癫痫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在癫痫发作时,脑电图会记录到特异性的癫痫样放电,如棘波、尖波、棘 - 慢波综合、尖 - 慢波综合等。这些癫痫样放电的形态、频率、分布区域等信息有助于确定癫痫的类型(如部分性癫痫、全身性癫痫等),也有助于定位癫痫的病灶,为癫痫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提供重要依据。

  脑部炎症性疾病

  在脑炎、脑膜炎等脑部炎症性疾病中,脑电图可以反映大脑功能的受损程度。炎症会引起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导致脑电图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的异常慢波(θ波或δ波增多)。通过观察脑电图的变化,可以了解炎症的范围、严重程度以及对大脑功能恢复情况的监测。

  脑肿瘤

  脑肿瘤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浸润等影响,从而改变局部脑电活动。脑电图可能显示出肿瘤周围的慢波异常,虽然脑电图不能直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性质,但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相结合,对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脑血管疾病

  在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脑出血)后,脑电图可以反映出受损脑区的功能状态。早期可能出现局灶性的慢波,随着病情的恢复,脑电图也会逐渐改善。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电图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脑功能异常,尽管其诊断价值相对有限,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脑功能障碍性疾病

  对于一些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如痴呆、精神分裂症等,脑电图也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在痴呆患者中,脑电图可能显示出弥漫性的慢波增多,尤其是在疾病的进展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可能存在一些非特异性的异常,如β波活动的改变等,虽然这些异常不能作为确诊精神分裂症的依据,但可以为研究疾病的大脑机制提供线索。

  睡眠障碍

  脑电图在睡眠障碍的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不同的睡眠阶段具有特定的脑电图特征,通过脑电图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睡眠结构,如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比例、各个睡眠阶段的转换等。对于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等睡眠障碍的诊断和研究,脑电图是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脑电图有没有副作用?

  物理性影响极小

  脑电图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它只是通过头皮电极记录大脑的电活动,不涉及辐射,也不会对大脑产生直接的物理性损害。电极与头皮之间的接触通过导电膏等介质实现,虽然电极可能会对头皮产生轻微的压迫感,但这种压迫感非常轻微,检查结束后即可消失,不会对头皮和大脑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脑电图检查过程中,患者不需要接受任何药物注射或者特殊的介入操作。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活动,不需要特殊的休息或者康复期。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需要保持安静和头部静止而感到有些不适,但这不会对身体机能产生长期的影响。

  特殊情况需谨慎

  如果患者本身头皮有破损或者感染,在放置电极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加重感染。另外,对于一些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可能需要在适当的镇静措施下进行检查,但镇静药物本身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呼吸抑制等,不过这些风险主要与镇静药物有关,而非脑电图检查本身。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病情简介: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您可能更关心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