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
神经科
Brain Ischemia
脑供血不足
60岁以上人群
反复头晕、头昏、头痛,伴心烦、耳鸣等
颈椎疾病、血压降低、血液黏度增高等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脑供血不足发病率较高,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中脑供血不足占80%,60岁以上人群中70%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头晕、头昏、头痛症状,常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研究认为,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脑梗死,甚至痴呆。
1.颈椎寰枢关节和颈5颈6关节错位,刺激椎动脉引起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
2.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
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
4.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1.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2.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这一类先兆征象较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3.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入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1.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DSA检查是通过一根导管插到需要检查的血管里面,注入造影剂,通过数字化减影设备得到单纯的血管影像,可以显示较小管径为0.5 mm的血管,对于血管是否有狭窄、堵塞等基础病变的显示非常好。
2.经颅多普勒(TCD): TCD检查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是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TCD检查可以判断大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对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硬化、脑血流异常较高的诊断价值。
3.核磁成像(MRI)及CT检查:核磁成像和CT检查可以帮助查看大脑中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是否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等。
4.血压:血压水平可以反应出心脏功能,血压过低或过高都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
5.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可以检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液黏稠度等情况。血脂血糖异常可造成脑循环不佳,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
6.神经精神检查: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易发生抑郁或者焦虑情绪。而焦虑症和抑郁症也会合并头痛头晕等躯体症状,神经精神检查可以帮助排除精神系统疾病
1.去除危险因素
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
2.抗血小板药物
首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
3.抗凝血药物
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
4.手术治疗
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必要时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状。
1.痴呆
慢性脑供血不足与痴呆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脑血流下降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相关。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等需警惕患者痴呆的发生。
2.抑郁症及焦虑症
有研究表明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症焦虑症的精神系统疾病,可能与脑血流不足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异常相关。
1.及时治疗
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扩血管药物和银杏叶制剂等。
2.早期预防
对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重点在脑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对症处理。
3.合理饮食
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4.适当的户外活动
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5.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
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陶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