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是什么?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准确识别其影像学表现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预后评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技术,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肿瘤进行评估,为诊断、分级、治疗和随访提供重要的信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影像学表现需要与病理学结果相结合,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此外,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成像方法应用于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和监测。
一、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
1. 肿瘤位置与形态
少突胶质细胞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其中额叶、颞叶是较为常见的发病部位,也可出现在顶叶、枕叶等区域。在CT图像上,肿瘤通常表现为脑实质内的占位性病变,其形态多样,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界往往不够清晰,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明显,但也有部分肿瘤可能呈现相对局限的生长方式,边界相对较清。
2. 密度特征
肿瘤的密度在CT图像上有一定特点。一般情况下,少突胶质细胞瘤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相较于正常脑组织,其密度略低或相近。这是因为肿瘤组织的细胞成分、含水量等与正常脑组织存在差异。部分肿瘤内部可能含有囊性变区域,这些囊性变区域在CT图像上呈现为更低密度的囊状影,与周围的肿瘤实质部分形成对比。
3. 钙化表现
“鸡笼状”或“蜂巢状”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瘤在CT影像上的一个典型特征。这种钙化通常表现为大量细小的、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钙化点,它们密集排列,形似鸡笼或蜂巢,在肿瘤组织内清晰可见。钙化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据统计,约有50% - 80%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在CT检查中可发现这种典型的钙化表现。钙化区域在CT图像上呈现为高密度影,与周围的低密度或等密度肿瘤组织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对该肿瘤的诊断。
4. 增强扫描表现
当进行CT增强扫描时,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强化程度通常不高。多数肿瘤表现为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只有少数肿瘤可能出现中度强化。这是因为肿瘤的血供情况相对不那么丰富,与一些血供丰富的脑肿瘤相比,其在增强扫描时的强化表现较为温和。强化区域一般较为均匀,但也可能存在不均匀强化的情况,尤其是在肿瘤内部存在不同组织成分(如囊性变、钙化等)时,强化情况会更加复杂。
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
1. 肿瘤位置与形态(与CT类似)
同样,MRI上少突胶质细胞瘤也多位于大脑半球的额叶、颞叶等部位,表现为脑实质内的占位性病变,形态多样,包括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生长方式多为浸润性,边界相对不清晰,但也有部分肿瘤可呈现相对局限的生长方式,边界稍清晰。
2. 信号强度特征
在T1加权像上,少突胶质细胞瘤通常表现为低信号影,即其信号强度低于正常脑组织。这是因为肿瘤组织的质子密度、T1弛豫时间等与正常脑组织不同。在T2加权像上,肿瘤则表现为高信号影,信号强度高于正常脑组织,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的含水量相对较高,使得T2弛豫时间延长,从而在T2加权像上呈现高信号。
对于肿瘤内部含有囊性变的情况,囊性变区域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更低信号影,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更高信号影,与周围的肿瘤实质部分形成明显对比。而肿瘤内的钙化部分,在MRI上的表现相对复杂,一般来说,钙化在T1加权像上可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可表现为低信号,这与钙化的成分、大小以及MRI的成像参数等因素有关。
3. 增强扫描表现
MRI增强扫描时,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强化模式与CT增强扫描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存在差异。多数肿瘤表现为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强化区域通常较为均匀,但也可能出现不均匀强化的情况。与CT不同的是,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以及肿瘤内部不同组织成分的分布情况,通过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和边界。
4. 磁共振波谱(MRS)表现
MRS是一种能够提供脑组织代谢信息的MRI技术,对于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在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S检查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一些特征性的代谢改变。例如,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这表示神经元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因为NAA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内,肿瘤生长导致神经元受损,NAA含量减少。同时,胆碱(Choline)峰升高,这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动,因为胆碱是细胞膜合成的重要原料,肿瘤细胞增殖时需要大量合成细胞膜,所以胆碱峰升高。此外,还可能观察到肌酸(Creatine)峰相对稳定或略有变化,以及可能出现乳酸(Lactate)峰,乳酸峰的出现提示肿瘤细胞可能存在无氧代谢情况。
三、其他影像学表现
1.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表现
PET检查主要通过检测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来反映组织的代谢活性。对于少突胶质细胞瘤,PET检查也有一定的表现。一般来说,肿瘤部位会显示出相对较高的代谢活性,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形成对比。不同的示踪剂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使用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作为示踪剂时,少突胶质细胞瘤通常表现为FDG摄取轻度升高或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相近,这表明肿瘤的代谢活性相对不是特别高,但仍高于正常脑组织的基础代谢水平。
2. 脑血管造影表现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来观察脑血管形态和血流情况的检查方法。在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中,脑血管造影一般显示肿瘤的血供相对不丰富。肿瘤血管通常表现为纤细、不规则,与一些血供丰富的脑肿瘤相比,其血管形态和血流情况较为简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少突胶质细胞瘤在CT和MRI增强扫描时强化程度不高的原因。
少突胶质细胞瘤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有各自的特征表现。CT检查可通过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密度、钙化及增强扫描情况等来初步判断;MRI则能更详细地展示肿瘤的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波谱等方面的特征;PET和脑血管造影等也能从不同角度为该肿瘤的诊断提供补充信息。综合运用这些影像学检查手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少突胶质细胞瘤,为后续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奠定基础。
相关案例阅读:
巨大胶质瘤全切没有复发,术后3年竟可以行云流水打八段锦!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从得肿瘤后感觉病人要知道真相,并要以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战胜病魔”,当我们收到近期INC随访患者—2020年接受巴教授成功手术的较大额叶胶质瘤患者顾先生的随访视频时,无不被顾先生的术后3年的状态所感染,视频中的他身着飘逸的练功服,太较、八段锦、拳法……顾先生样样精通,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硬朗有力、风姿,完全看不出脑肿瘤在他身上留下一点阴影。精神奕奕的他表示自己各项体检都很正常,每天都会坚持锻炼身体,感谢巴教授成功手术的同时,顾先生也感谢自己从患病以来做的决定。
不幸罹患额叶较大胶质瘤,首刀手术仅过去四年便出现了复发并且恶化,处于事业高峰期的顾先生不愿意术后反复放疗遭受较大的折磨,还根本上遏制不住肿瘤的复发,于是寻求前沿的咨询力量来全切自己的额叶胶质瘤。然后所幸在巴教授手术后,他的较大胶质瘤“零并发症全切手术”无后遗症、没有复发获治愈型的理想效果。而回首顾先生的治疗之路,也能看出他为什么能收获如此良好的预后。
复发——这是全部脑瘤患者都不愿意面对的困境,特别是对于胶质瘤患者,复发不仅意味着肿瘤卷土重来,还有可能会有肿瘤恶化的风险。而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国际脑干手术教授-INC巴特朗菲教授曾表示“胶质瘤治疗越早越好。实际上胶质瘤从不停止生长,等待会让肿瘤变得越来越大,早期手术基本上是重要的。“这不仅对于初次手术的患者而言很重要,对于复发的患者一样适用。
本文“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是什么?”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胶质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