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胶质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脑肿瘤,由于其弥漫性生长的特性,完全治愈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一些新兴的治疗手段,但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尽可能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一、手术治疗
尽可能大限度安全切除
手术的首要目标是在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对于弥漫性胶质瘤,由于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周围脑组织,很难确定其确切边界。神经外科医生往往借助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等,来识别肿瘤与重要功能区的关系。例如,在切除靠近语言功能区的弥漫性胶质瘤时,通过fMRI定位语言功能区,以便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语言功能。
术中的技术辅助也非常重要。神经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手术器械在脑内的位置,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切除肿瘤。然而,即使采用了这些技术,由于肿瘤细胞的微观浸润,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切除。研究表明,即使在显微镜下看似完全切除的肿瘤,在肿瘤边缘甚至远处仍可能存在肿瘤细胞。
活检手术
对于一些位于重要功能区、难以进行切除手术的弥漫性胶质瘤,活检手术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获取肿瘤组织样本,可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子特征等,为后续的放化疗等治疗提供依据。但活检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并且由于取样的局限性,可能无法完全反映肿瘤的全貌。
二、放射治疗
常规外照射放疗
放疗是弥漫性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照射放疗通过高能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通常采用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技术,以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放疗的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例如,对于高级别弥漫性胶质瘤,总剂量可能达到60 - 70 Gy,分多次进行照射。
然而,放疗也存在局限性。一方面,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周围正常脑组织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脑水肿、放射性脑坏死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弥漫性胶质瘤细胞的弥漫性分布,放疗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肿瘤细胞,尤其是那些已经浸润到放疗靶区之外的肿瘤细胞。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包括伽马刀、射波刀等技术。SRT具有高精度、高剂量聚焦的特点,可以对肿瘤局部进行更精确的照射。对于一些小的肿瘤复发灶或者难以手术切除的肿瘤部位,SRT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手段。但是,SRT同样面临着不能完全清除所有肿瘤细胞的问题,并且对于较大范围的弥漫性肿瘤,单独使用SRT可能效果不佳。
三、化学治疗
传统化疗药物
替莫唑胺(TMZ)是目前治疗弥漫性胶质瘤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它可以通过血 - 脑屏障,对肿瘤细胞的DNA进行甲基化修饰,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TMZ通常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并且其用药方案有多种,如标准的5/28方案(即连续服用5天,休息23天为一个疗程)。
但是,长期使用TMZ会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来逃避TMZ的杀伤作用,如DNA修复酶活性增强、药物转运蛋白表达改变等。此外,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这些副作用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新型化疗药物和联合用药
近年来,一些新型化疗药物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这些药物旨在克服传统化疗药物的局限性,如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同时,联合用药也是一种研究方向。例如,将TMZ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但是,联合用药也面临着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四、新兴的治疗手段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新兴方向。对于弥漫性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策略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强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然而,目前免疫治疗在弥漫性胶质瘤中的应用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脑肿瘤存在特殊的免疫微环境,血 - 脑屏障限制了免疫细胞和免疫药物的进入。另一方面,弥漫性胶质瘤的肿瘤异质性较高,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不同,导致免疫治疗的效果差异较大。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旨在通过纠正或改变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来治疗肿瘤。例如,通过导入肿瘤抑制基因或干扰癌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但是,基因治疗面临着基因传递载体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基因编辑的准确性等诸多技术问题。在弥漫性胶质瘤治疗中,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广泛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靶向治疗
随着对弥漫性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分子靶点被发现。靶向治疗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这些靶点,如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然而,目前靶向治疗在弥漫性胶质瘤中的效果也有限,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存在多种分子改变,单一靶点的靶向治疗难以完全抑制肿瘤生长,而且同样存在耐药性的问题。
五、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
综合治疗
鉴于弥漫性胶质瘤的复杂性,综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策略。将手术、放疗、化疗以及新兴的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组合。例如,对于可切除的弥漫性胶质瘤,先进行手术切除,然后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子特征进行放疗和化疗。对于复发的肿瘤,可以考虑采用新兴的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进行挽救性治疗。
个体化治疗
每个患者的弥漫性胶质瘤在病理类型、分子特征、肿瘤位置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对患者肿瘤的详细分子检测,如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谱等,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具有特定分子靶点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靶向治疗;对于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可以尝试免疫治疗。
目前,由于弥漫性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完全治愈还难以实现。但是通过不断发展的治疗技术和综合、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弥漫性胶质瘤怎么完全治疗好?”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胶质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