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原本需要开刀的疾病通过微创手术得以解决,鞍区占位性病变亦不例外。尤其是垂体腺瘤,这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涉及到众多患者及其家庭。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案通常是手术。通过手术,既可以有效地减轻病症,还能减少对周围结构的损害。
鞍区是位于颅底中部的一个重要区域,包含着多个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血管。这里的“鞍”指的是蝶骨的鞍状结构,该区域内的主要结构是垂体腺。垂体腺是控制全身内分泌功能的“指挥中心”,通过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体内各种生理活动。
良性垂体腺瘤常发于此区域,对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压迫作用,可能导致头痛、视力障碍、内分泌失调等症状。由于鞍区与视神经、脑干等重要结构相邻,手术操作时必须十分谨慎,防止损伤。
垂体腺瘤的形成原因
内因及遗传因素
垂体腺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研究显示,某些家族性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病)可能增加患垂体腺瘤的风险。
环境和生活方式
此外,环境因素包括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肺部感染等,也可能影响垂体的功能,导致腺瘤的形成。同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压力、缺乏锻炼等,也会影响内分泌系统。
垂体腺瘤的症状
垂体腺瘤的症状因其大小和分泌的激素种类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模糊及内分泌失调。一般来说,腺瘤较小的患者可能只表现出激素异常,而较大的腺瘤则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头痛和视力问题。
针对特定的激素分泌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内分泌病症。例如,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肢端肥大症,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库欣综合症则使得患者面貌特征及体重发生显著变化。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适应症包括腺瘤引起的压迫症状和激素分泌异常。如果腺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尤其是影响视力或产生其他并发症,手术便是必要的选择。
在选择手术之前,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来评估腺瘤的大小以及对周围结构的影响,以便制定最佳手术方案。
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
经鼻内镜手术
目前,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该手术通过患者的鼻腔进入,利用内镜技术直视腺瘤部位。此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手术过程首先医生会确保患者处于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状态,然后通过鼻腔进入,找到蝶鞍,之后小心地切除腺瘤。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保留周围健康组织,减少对周围结构的损害。
开颅手术
虽然经鼻内镜手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有时也需要进行开颅手术。这种手术通常适用于较大的腺瘤或者当腺瘤的位置复杂、无法通过内镜手术进入时。
开颅手术的过程相对复杂,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医生需要在患者的头部开一个切口,直接进入颅腔去移除垂体腺瘤。
手术后的恢复及注意事项
术后恢复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患者通常会在医院观察1-3天,直到医生确认没有并发症发生。定期随访是恢复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此期间,患者需注意观察任何持续的头痛、视力障碍或其他异常症状,并及时向医生反馈。在饮食方面,恢复阶段应当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要注意摄入充足的水分。
垂体腺瘤虽然听起来令人忧虑,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患者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手术疗法,并在术后做好护理,大多数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常见问题
垂体腺瘤手术的风险大吗?
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涉及脑部的情况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视力变化等。但总体来说,垂体腺瘤手术的成功率较高,风险相对可控,重要的是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医院。
手术后何时能够恢复正常生活?
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在术后1-2周内可以开始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具体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建议与医生讨论制定具体的恢复计划。
术后是否需要长期用药?
术后的用药情况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激素替代药物来平衡激素水平,而另一些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不需要长期用药。具体情况应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如何知道自己的垂体腺瘤需要手术?
如果出现头痛、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综合评估来判断垂体腺瘤是否需要手术。
手术后是否会复发?
垂体腺瘤手术后,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但复发的概率依赖于腺瘤的类型和手术的彻底性。定期进行复查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复发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关阅读
+一岁小朋友较大颅脑鞍区胶质瘤案例,三名国际教授连夜提供二意见
鞍区胶质瘤案例:刚满1岁的宝宝还没来得及长大,却就要匆匆离世。对一周岁脑内较大胶质瘤患儿小晴(化名)的父母来说,再没什么比这更痛心、残忍的事儿了!
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真的这样放弃了吗?小晴的父母于心不忍,四处求医,从当地二线城市辗转到一线城市,从国内专家问诊到海外的神外专家,他们一直在期待孩子能有更长生存的可能性。直到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三位国际儿童神经外科专家为小晴提供了多种优于国内的咨询意见后,他们终于觉得全部努力没白费,上天还是在眷顾着这个不幸的家庭。
国内:年龄太小,手术风险太大
“肿瘤位置较深,孩子年龄太小,脑瘤太大,手术风险很高,切除率不高,且术后较大可能出现失明……”辗转托付熟人朋友挂专家号,问诊过很多国内大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得到的说法如出一撤。
小晴父母只知道,不治疗,孩子脑子里的肿瘤还将继续生长,较终将继续压迫脑内相邻组织,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孩子脑瘤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
手术成功率和切除程度到底有多大?
到底谁能确定更佳的治疗效果?
下一步的治疗之路在哪里?
……
带着这些在国内无法得到明确答案的问题,小晴的父母放眼海外,开始去寻求海外专家的咨询意见。
小晴父母发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寻找国外的儿童神经外科专家,较终得知国际、在中国有代表处的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中有三位神经外科领域赫赫有名的儿童神经外科专家--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意大利Concezio Di Rocco教授、加拿大James T.Rutka教授,于是快速取得与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中国代表处的联系,并整理小晴的全部影像报告、病例资料等同时与这三位儿科教授进行了远程咨询。由于孩子病情紧急,在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的努力协调下,三位国际教授连夜给出了国际水准的咨询意见...【点击查看详细】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专注于汇集全球神经外科大咖,涵盖各细分领域的手术大师,致力于推动全球神经外科学术交流、技术支持、疑难病例联合咨询及示范教学手术等工作。旨在促进中外医学交流和合作,引进前沿技术成果,助力国人不出国门可享国际高端技术,为国内外患者带来帮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