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大孔外侧区是枕骨大孔较复杂和较重要的区域,包含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因此,外侧枕骨大孔区病变往往具有潜在的毁灭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硬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发生在任何被硬脑膜覆盖的结构中,但发生在外侧枕骨大孔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少见且难以治疗,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面临较大挑战。
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很复杂吗?为了多方位了解侧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有必要更好地界定侧枕骨大孔区及其正常血管解剖,对其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结构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改进影像学检查,设计更好的治疗和预后技术。因此,我们在PubMed上搜索了全部之前发表的关于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相关英文文章,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以增进对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理解。
枕骨大孔区的定义
枕骨大孔区是颅底结构复杂的区域。在枕骨大孔区,外侧部分是较复杂和重要的,包含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外侧枕骨大孔区应定义为向颈静脉孔(JF)外侧延伸的双侧枕骨区,包括枕骨的内部和外部颈外动脉(ECA)和椎动脉(VA)的硬脑膜分支以及颅椎交界处复杂的静脉系统之间形成异常的交通。它们很难诊断和治疗。
治疗和预后
大多数外侧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需要治疗,因为它们的侵袭性症状,包括眼眶症状。由于其位置较深,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目前血管内治疗包括经静脉栓塞(TVE)、经动脉栓塞(TAE)和联合栓塞是较好的选择。
治疗后,大多数外侧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被认为得到了满意的治疗,2015年,Spittau等人表明,国营电视台展示了高顺利性和合适性(梗塞发病率2.9%,92.7%)的1型和2 HC硬脑膜动静脉瘘,但在3型HC硬脑膜动静脉瘘或病变静脉差的访问,TAE或手术断开与高发病率(13.3%-6.7%)点不完全遮挡是一个主要的限制有时,不完全闭塞是必要的,以避免过度填充,这可能导致脑神经麻痹,不完全线圈栓塞可获得满意的结果。例如,2013年,Choi等人描述了10例中2例在随访期间实现了近完全闭合且没有复发。
总之,在外侧枕骨大孔区发生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少见且难以治疗的。以下四种类型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发生在横向枕骨大孔区:ACC和ACV硬脑膜动静脉瘘、PCC硬脑膜动静脉瘘、MS硬脑膜动静脉瘘和JF硬脑膜动静脉瘘。这些类型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具有相似的血管结构和临床特征。他们的临床表现包括搏动性耳鸣、颅内出血、脊髓病、眼窝症状和颅神经麻痹。目前,DSA仍然是评价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然而,头部CT、CTA、MRI和MRA也很有用。大多数侧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由于其侵袭性症状需要治疗,有几种治疗方案,其中TVE目前被认为是较好的。经适当治疗后,多数侧位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预后良好。
相关参考资料来源:DOI:10.1177/159101991877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