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胶质瘤该怎么治疗?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对于非功能区肿瘤,通常通过扩大切除来达到全切除或次切除的目的;对于功能区肿瘤,采用较大顺利切除肿瘤策略,减少肿瘤组织,减少肿瘤压迫症状,尽可能保护患者神经功能;还有一些胶质瘤,如脑干、丘脑等部位无法完全切除,也可以通过活检或部分切除来诊断和指导进一步治疗。但需明确的是,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根据1097例低水平胶质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切除程度低于50%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5年;切除程度为50%~90%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年;全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期达到15年以上。因此,在确保术中顺利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是为患者获得更好预后的确切途径。
如果术前评估考虑肿瘤切除不到50%,可以考虑在立体定向下或导航下进行活检。为了确定手术顺利,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手术辅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目前主流的手术辅助技术包括神经导航、立体定向、术中B超、术中CT或MRI,以及术中唤醒技术和脑功能定位,用于保护运动、语言和感觉。
低级别胶质瘤该怎么治疗?神经导航技术是神经外科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神经导航技术可以通过收集术前图像来确定颅内肿瘤的位置、深度和范围,评估手术路径,并根据手术需要确定更合理的皮肤切口。然而,神经导航在手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图像漂移。因此,有必要在手术中不断纠正导航方向。
术中MRI的普及为术中矫正手术路径创造了条件。但MRI投入大,术中检查步骤繁琐,不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因此,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点的B超也广泛应用于胶质瘤手术中。术中超声不仅可以实时定位病变,评估手术切除程度,还可以分析观察病变周围和内部的血流,有助于识别肿瘤边界。
对于功能区手术,简单的图像检查很难识别。目前,在手术过程中,通常使用皮质和皮质下电刺激来识别大脑功能区,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合适保护患者的运动、语言、视觉等功能。唤醒手术适用于位于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但患者的合作程度和认知能力是阻碍唤醒手术发展的因素之一。
对于切除肿瘤的患者,术后评估也重要。术后评估包括肿瘤切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和术后随访。据文献报道,国内许多神经外科中心建议在术后一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MRI检查,二年每六个月进行一次,以便及时了解术后颅内病变的变化。
对于术后切除范围,T2/FLAIR图像可用于评估切除效果。如果出现新的病变,应使用T1增强图像序列进行扫描,以判断肿瘤的进展情况。西部失语症检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可用于术后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估。
随着CT、MR等大型医疗设备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小病变(可疑胶质瘤)被广泛发现头部影像学(CT、MR)检查。对于这些偶然发现的病变是否需要立即手术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早期手术不仅可以扩大切除范围,还有利于保护脑功能,好转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防止病变长大后肿瘤水平的进展。
癫痫是低级别胶质瘤的常见症状之一,往往是促进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65%~90%的患者在就医时描述了癫痫症状,但大量患者在癫痫发生后没有立即就医或规范咨询。一般从一开始癫痫症状到规范化咨询,临床诊断时间间隔为6~17个月。
低级别胶质瘤该怎么治疗?胶质瘤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需在术前系统评估癫痫症状和癫痫病灶,作为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考虑指标,并相应评估评估患者术后癫痫治愈的可能性,对系统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患者以往癫痫发作的治疗史、癫痫发作的持续状态、癫痫发作的频率、类型和使用抗癫痫药物后的控制效果,客观评价患者的手术预后和病情。
选择手术切除肿瘤。对于低级脑胶质瘤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切除致癫痫病灶,缓解癫痫症状。对于手术切除的范围,二次全切除、部分切除和活检并未切除肿瘤。相比之下,术中全切除肿瘤对控制或好转患者癫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除了肿瘤累及区域可能是致癫痫病灶外,肿瘤累及区域以外的脑组织仍可能存在致癫痫病灶,
低级别胶质瘤该怎么治疗?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手术治疗方案。如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理分子亚型预后良好,可以进行相关检查,确定癫痫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再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