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前沿

三大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方法

栏目:神外前沿|发布时间:2022-01-28 14:53:33 |阅读: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方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方法1、涂膜支架技术

  涂膜支架技术是宽颈和较大梭形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的好选择。涂膜支架技术的治疗目标是重建主瘤动脉,促进血管壁缺损的闭合。常规栓塞治疗主要是填充动脉瘤腔。

  2002年,一次报道了梭形动脉瘤和宽颈动脉瘤在覆膜支架中的应用。我国也有相关研究通过颅内专用Willis支架诊断和治疗动脉瘤。在诱导血栓形成和内皮增殖时,覆膜支架作用强、硬度高、顺应性差、难以准确到位,也可能导致分支动脉闭塞。当球囊扩张支架拉伸和扭曲血管时,也会导致动脉破裂。因此,目前只用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动脉动脉瘤,位置低,无重要分支血管,适应性好,柔软度好。

三大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方法

三大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方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方法2、血流导向装置

  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创新的密网支架,具有网孔小、金属覆盖率高的特点,能促进载瘤动脉血流的变化,好转瘤颈血管内膜。血流导向装置的金属丝直径较小,可以确定大部分穿支血管的血流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虽然血流导向装置可以增强动脉瘤的栓塞率,控制其复发率,但血流导向装置会增加围手术期血栓塞的风险。氯吡格雷无反应是增加围手术期血栓形成风险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来降低干预前和围手术期的风险。

  有研究指出,干预前应分析血小板功能的控制程度。如果血小板功能控制不好,可以选择替格瑞洛等药物治疗,或者术前24小时内单次服用600毫克氯吡格雷,可以减少围手术期间血栓形成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新方法3、双微导管技术

  新的双导管技术是通过两根微导管在肿瘤腔内填充两个以上的弹簧圈,同时利用弹簧圈的相互作用产生稳定的篮子,增强弹黄圈的填充密度,有利于提高肿瘤腔内的稳定性,在大型动脉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魏海亮、李翠君、刘吉祥等学者在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时总结了以下注意事项:①一根6F导管可通过两根LOF或14F微导管;②使用不同的微导管,便于体外鉴定;③微导管头端需要结合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进行塑形;④植入一个弹簧圈尤为重要,会合适影响动脉和篮子的稳定性。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