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间变少枝胶质细胞肿瘤
●少枝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altumors,即历史上所谓的少枝胶质瘤和少枝星形细胞瘤)与其他胶质细胞肿瘤有着重要的区别,在治疗上与其他胶质瘤有着明显的区别(ramifications)。这些肿瘤大多包括1p(1号染色体短臂)和19q(19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这种共同缺失的肿瘤对化疗敏感,具有独自于特定治疗方法的自然史。
●II级和III级胶质瘤组织应定期接受1p/19q缺失和IDH突变的检测。根据2016年的分类,这些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肿瘤。MGMT检测也可以考虑。
●对于新诊断的间变少枝胶质瘤或少枝星形细胞瘤,我们建议在保留神经功能的条件下进行较大的切除(Grade2C)。虽然全切除术是一个尽可能需要满足的目标,但部分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也可能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范围进行。
治疗间变少枝胶质细胞肿瘤
●对于全部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我们建议进行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Grade1A)。PCV方案(甲基苄酐、洛莫司汀和长春新碱)或替莫唑胺化疗应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和患者的个人倾向选择。
替莫唑胺和PCV是包括1p/19q共缺失的患者的合理选择。这两种方案都在接受小组之间的随机试验(CODEL)。在III期临床试验中,PCV方案已被证明好转了患者的生存期,而替莫唑胺易于实施,可被患者耐受,并在其他间变胶质瘤的治疗中发现好转了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不含1p/19q共缺失的肿瘤患者,我们建议给予12个周期的替莫唑胺化疗而不是PCV计划(Grade1B)。不清楚放疗期间给予的小剂量替莫唑胺是否能给患者带来比放疗后单用替莫唑胺更多的好处,但前者给患者带来的毒性增加是肯定的。
●少枝胶质细胞肿瘤治疗后应随访影像。间变少枝胶质瘤放疗后2~6个月应随访一次MRI,然后每2~4个月随访一次2~3年。那些低级胶质瘤需要3~6个月的MRI5年,然后每年随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