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膜瘤

总结交流: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

栏目:脑膜瘤|发布时间:2023-11-20 17:47:54 |阅读: |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

  总结交流: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血管瘤型脑膜瘤是指通常起源于脑膜组织并与周围的血管相互作用的脑瘤种。这类肿瘤通常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血管,血管之间可能很难发现可识别的脑膜瘤细胞。血管可薄壁或厚壁,玻璃样变程度不一。血管瘤区也可与微囊性甚至化生区混合,并且与这些亚型一样,细胞可表现为退行性核异型。

总结交流: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

  而在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中,血管瘤型脑膜瘤通常呈现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它可以位于脑的任何部位。影像学通常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来检测和诊断脑膜瘤。在MRI图像上,血管瘤型脑膜瘤显示为一个边界清晰的肿块,通常具有明显的血管供应。

  血管瘤型脑膜瘤既有典型脑膜瘤的MRI特征,又具其自身特点,影像特征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发病部位:血管瘤型脑膜瘤好发于大脑镰旁、大脑凸面、蝶骨嵴,也可发生于桥小脑角区、脑室等部位。

  2、肿瘤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形态规则,部分可呈浅分叶状,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体现了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3、信号特点:平扫肿瘤实质T1WI多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肿瘤可呈等T1、等T2信号。T2WI信号较其他亚型高,考虑瘤体内不规则血管的血液缓慢流动,具有静止血液的特性,且流入效应参与了高信号的形成,此外血管退变引起水分积聚也会产生较高的T2信号。增强扫描呈强化。

  4、血管流空:血管瘤型脑膜瘤通常与周围的血管有关,因此在影像上可能显示出与肿瘤相连的血管。这些血管可以在MRI血管成像中可见,提示肿瘤血供丰富,是区别于其他脑膜瘤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

  5、宽基底、脑膜尾征:血管瘤型脑膜瘤少有跨叶生长,多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幕上,可见硬膜尾征,且邻近颅骨无损害征象。

  6、出血、囊变及坏死:较为少见。坏死囊变考虑为肿瘤生长过快、内部供血不足所致。

  7、DWI高信号:主要为“T2透过效应”所致,而肿瘤组织本身扩散并不受限,其机制可能与此型脑膜瘤富含丰富海绵状血管成分、内含缓慢流动的血液有关。

  8、瘤周水肿:发生率较高。一般为血管源性水肿,即因血管通透性增高、血脑屏障损害和脑膜瘤组织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脑水肿。脑膜瘤血供多源于脑膜血管,但也可源于脑皮质血管,有皮质血管供应的脑膜瘤发生水肿机会较多。

  总结交流: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对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的一般描述,具体的影像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确切的诊断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和多种影像学方法综合评估。

  以上全文就是关于“总结交流: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的全部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关于“脑膜瘤”的信息,可以联系我们。同时也请关注INC官网及官方公众号。INC(爱恩希)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旗下各学术团队的教授均为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及各种国际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成员与国际神经外科各大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