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瘤组蛋白H3.3G34R/V突变的研究进展。自2012年Nature一次发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组蛋白H3基因突变以来,该研究通过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儿童GBM中基因H3F3A的频繁突变占检测肿瘤样本的44%(21/48),认为该突变与甲硫氨酸替代(K27M)和34位甘氨酸突变为精氨酸或缬氨酸(G34R/V)有关。由于H3K27M突变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中的独特表现,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为新类型。目前,H3K27M突变是胶质瘤领域的热点之一,H3G34R/V突变的研究G34R/V突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H3G34R/V突变在胶质瘤致病和咨询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组蛋白及其变体H3.3
组蛋白作为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成分,除了维持染色体高度浓缩的有序结构外,还作为活性成分参与DNA复制、转录、重组、修复等生物过程的细致调节,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翻译后修饰,而每组蛋白亚基变体的存在增加了调节方法的多样性。组蛋白有五种亚基,分别是H1.H2A.H2B.H3和H4。后四种亚基各提供两分子形成八聚体,然后与DNA形成核小体结构。H1主要起连接作用。其中,人组蛋白H3主要有五种变体,即H3.1.H3.2.H3.3.丝粒蛋白-A(centromereproteinA、CENP-A)和睾丸特异性组蛋白H3T。人组蛋白H3.3变体包括H3F3A和H3F3B两个编码基因,分别定位于1q42.12和17q25.1。虽然两个基因转录的MRA序列不同,但翻译后的成熟蛋白序列与H3.5和H3.2H3F3A和H3F3B组成表达在细胞周期的任何阶段,取代H3.1/H3.2代替活性基因启动子区、增强子区和内部调节区,通过表观调节影响基因表达,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减数分裂等生物过程。此外,H3.3还可以富含端粒和着丝粒等异染色质重复区域,可能对基因组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