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肿瘤切除术是一种通过打开颅骨,直接暴露并切除颅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是治疗颅内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步骤
术前准备
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需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包括头颅 CT、MRI 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等。同时,还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其是否能够耐受手术。
术前讨论:由神经外科医生、麻醉医生等组成的医疗团队,会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切除范围等,并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充分讨论。
患者准备: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在术前需禁食禁水,进行剃头、清洁头部等准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麻醉
一般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无意识、无疼痛的状态,并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根据手术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和舒适。
手术切口设计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手术入路的选择,设计合适的手术切口。切口的选择原则是尽可能缩短手术路径,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同时要充分暴露肿瘤,便于手术操作。常见的手术切口有额部切口、颞部切口、枕部切口、顶部切口等,有时还会采用联合切口。
颅骨切开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帽状腱膜后,用颅骨钻在颅骨上钻孔,然后用铣刀或线锯将颅骨切开,形成骨瓣。将骨瓣取下后,放置在生理盐水中保存,待手术结束时再复位固定。
硬脑膜切开
打开颅骨后,可见到硬脑膜。在硬脑膜上做适当的切口,将其翻开,暴露脑组织。此时,医生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周围脑组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如经脑沟、脑回或脑白质等途径,进入肿瘤所在的区域。
肿瘤切除
这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医生会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的辅助下,仔细分离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的边界,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对于一些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的肿瘤,可能需要采用分块切除的方法,逐步将肿瘤切除。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会使用双极电凝等器械进行止血,同时要注意保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止血与创面处理
肿瘤切除后,仔细检查手术创面,彻底止血。对于较大的血管出血,可采用结扎或缝合的方法止血;对于较小的血管出血,常用双极电凝止血。止血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创面,清除残留的血液和组织碎片,然后在创面上放置明胶海绵、止血纱布等止血材料,以防止术后出血。
硬脑膜缝合
将硬脑膜严密缝合,恢复其完整性,以防止脑脊液漏和脑组织膨出。如果硬脑膜缺损较大,无法直接缝合,可采用人工硬脑膜或自体筋膜等材料进行修补。
颅骨复位固定
将取下的骨瓣复位,用钛钉、钛板等固定材料将骨瓣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逐层缝合切口
依次缝合帽状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关闭手术切口。手术切口一般会放置引流管,以引出术后创面的渗血和渗液,防止形成血肿或积液。
开颅肿瘤切除术的适用疾病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开颅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缓解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多数为良性肿瘤。对于体积较大、引起明显症状或有恶变倾向的脑膜瘤,开颅肿瘤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前叶、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对于一些较大的垂体瘤,尤其是向鞍上、鞍旁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如视神经、视交叉等,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的垂体瘤,常需采用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以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恢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人。当听神经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引起耳鸣、听力下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开颅肿瘤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保护神经功能。
颅底肿瘤:如颅底脑膜瘤、脊索瘤、颅底骨巨细胞瘤等,由于其位置特殊,手术难度较大,但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开颅肿瘤切除术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尽可能切除肿瘤,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注意事项
术前注意事项
患者及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如按要求禁食禁水、进行头部清洁等。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通过与医生、家人交流或适当的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
术后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会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密切监护,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受压,防止切口感染。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一般术后 7 - 10 天根据切口愈合情况拆线。
引流管护理:如果术后留置了引流管,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和折叠。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一般在术后 24 - 48 小时内,根据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
饮食调整:术后患者的饮食应根据病情和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一般在术后禁食 1 - 2 天,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先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普食。饮食应富含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起颅内压升高。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恢复情况,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对于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物理治疗等;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恢复。
开颅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复杂且具有一定风险的手术,但对于许多颅内肿瘤患者来说,是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方法。患者在手术前后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