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神经内科
headache
头痛
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
眼眶疼痛、枕后疼痛、清晨头痛 、吞咽诱发疼痛 、紧箍样头痛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药物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上的疼痛。病因较复杂,可由颅内病变,颅外头颈部病变,头颈部以外躯体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引起。
1.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
脑膜炎,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物及颅内压增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囊肿(蛛网膜炎)、脑寄生虫等。低颅压综合征,癫痫性头痛。
2.颅脑损伤后头痛
颅脑损伤早期头痛与软组织损伤、脑水肿、颅内出血、血肿、感染等有关。后期的头痛相当多见,大多为衰弱表现,称为“外伤性神经征”或“脑外伤后综合征”。
3.血管性头痛
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感染、中毒、高热、高血压、各种缺氧状态以及低血糖等引起的头痛。
4.头颈部神经炎性头痛
三叉神经、枕大神经、眶上神经和耳颞神经等,均可因受寒、感染或外伤引起头部神经痛。
5.头颈部皮肤、肌肉、颅骨病变引起的头痛
头皮的急性感染、疖肿、颅骨肿瘤均可引起局部头痛,颈椎病引起肌收缩性头痛相当多见。
6.鼻部病变引起的头痛
鼻旁窦炎、鼻咽腔癌肿等引起头痛。
7.眼部病变引起的头痛
屈光不正包括远视、散光、老视及眼肌平衡失调,青光眼,眼部急性感染等常引起剧烈头痛。
8.耳部病变引起的头痛
急性中耳炎、乳突炎可有严重耳痛并扩及一侧头痛,多呈搏动性。
9.口腔病变引起的头痛
牙痛有时可扩及病侧面部疼痛。颞颌关节痛常自局部扩及一侧头痛,咬合时关节疼痛,并有局部压痛。
10.头颈部以外躯体疾病引起的头痛
包括非偏头痛类血管性头痛 多为全身性疾病使颅内外血管扩张引起,如感染、中毒、高热、高血压、各种缺氧状态,如脑供血不足、心肺功能不全、贫血等。
11.牵引性头痛
见于心功能不全、肺气肿等,因颅内静脉淤血引起轻度脑肿胀所致。
12.神经衰弱性头痛
即神经衰弱综合征,多见于慢性感染,如结核、肝炎、小儿肠寄生虫病等和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13.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也能引起的头痛
头痛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并作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血压是否增高,心肺功能是否正常。体温有无升高,疑有颅脑疾病还应作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眼底检查,必要时测定眼压,以除外青光眼。检查头颅有无外伤、瘢痕,颈项有无强直等。
1.发病情况 急性起病并有发热者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急剧的头痛,持续不减,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无发热者,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如蛛网膜下隙出血)。长期的反复发作头痛或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神经官能症。慢性进行性头痛并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呕吐、缓脉、视盘水肿)应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青壮年慢性头痛,但无颅内增高,常因焦急、情绪紧张而发生,多为肌收缩性头痛(或称肌紧张性头痛)。
2.头痛部位 弄清头痛部位是单侧、双侧、前额或枕部、局部或弥漫、颅内或颅外,对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多在一侧。颅内病变的头痛常为深在性且较弥散,颅内深部病变的头痛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一致,但疼痛多向病灶同侧放射。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头痛,多为全头部痛。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脊髓膜炎除头痛外尚有颈痛。眼源性头痛为浅在性且局限于眼眶、前额或颞部。鼻源性或牙源性也多为浅表性疼痛。
3.头痛的程度与性质 头痛的程度一般分轻、中、重,但与病情的轻重并无平行关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较为剧烈。脑肿瘤的痛多中度或轻度。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的头痛,往往带搏动性。有时神经功能性头痛也颇剧烈。神经痛多呈电击样痛或刺痛,肌肉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或钳夹样痛。
4.头痛发生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某些头痛可发生在特定时间。如颅内占位病变往往清晨加剧。鼻窦炎的头痛也常发生于清晨或上午,丛集性头痛常在夜间发生,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期有关,脑肿瘤的头痛多为持续性,可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
5.加重、减轻或激发头痛的因素 咳嗽、打喷嚏、摇头、俯身可使颅内高压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颅内感染性头痛及脑肿瘤性头痛加剧。丛集性头痛在直立时可缓解。颈肌急性炎症所致的头痛可因颈部运动而加剧;慢性或职业性颈肌痉挛所致的头痛,可因活动、按摩颈肌而逐渐缓解。偏头痛应用麦角胺后可获缓解。
1.血常规检查
应注意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计数。如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则应考虑为感染所致。如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和百分数增高,则有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2.尿常规检查
如发现蛋白增高及各种管型尿可考虑急、慢性肾炎。如尿糖(++)以上则为糖尿病所引起的头痛。
3.大便常规检查
头痛患者的大便中如有脓白细胞,可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头痛。粪便检查更应注意绦虫卵和节片,如阳性则为脑囊虫所致头痛。
4.肝功能检查
头痛患者的肝功能检查,应注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数值。同时注意表面抗原(HBsAg)是否阳性,如表面抗原阳性则应考虑有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5.脑电图
头痛患者有些需做脑电图检查,以检查有无颅内病变,并对其定性作为参考。
6.脑脊液检查
头痛患者进行腰椎穿刺,做脑脊液检查十分重要。但患者若呕吐严重,眼底有明显的视盘水肿等高颅压征象者应禁忌。
7.脑血流图检查
脑血流图又称脑电阻图。主要是通过描记血管阻抗的变化,间接判断其血流状况。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或间歇期的脑血流图检查,可以表现为两侧血流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头痛患者会出现血管弹性功能改变。
8.头部CT和磁共振(MRI)检查
对严重头痛且高度怀疑颅内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做CT和MRI检查非常重要。通过CT和MRI检查对颅内肿瘤、脓肿、寄生虫、血肿及脑血管病都能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1、积极处理和治疗原发病;
2、适当使用解热止痛剂如索米痛、米格来宁,或少量服用可待因、颅痛定等;
3、对焦虑烦燥者可酌情加用安定剂或镇静剂,对抑郁表现者加用抗抑郁剂;
4、针对发病机理进行治疗,如高颅压者给予脱水利尿剂,低颅压者给予静推低渗液;扩张性头痛给予麦角制剂;松弛收缩的肌肉给予按摩、热疗、痛点奴佛卡因封闭等;表浅神经痛可采用封闭治疗;更换脑脊液等。
一、偏头痛:
发作时口服麦角胺咖啡因0.1~0.2(一日总量≤0.6),肌注麦角新碱0.2~0.5mg,有妊娠、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扩张的颞动脉周围0.5%奴佛卡因皮下封闭;对病程长、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行颞浅动脉结扎手术。
二、丛集性头痛:
发作时使用麦角制剂。
三、颈性偏头痛:
颈椎牵引,服用扩血管药物尼莫地平20mg 3次/d,西比灵每晚5~10mg,卡马西平(0.1g 3次/d),强的松(20mg 1次/d)或封闭星状神经节,治疗并存的颈胸神经根炎。
四、肌收缩性头痛:
按摩、热敷及服用安定剂和镇静剂,在肌肉压痛点处用2%利多卡因2~5ml封闭。颈椎增生或损伤者应行颈椎牵引。
五、神经炎头痛:
可在颅表神经部位如风池穴(枕大神经痛)、眶上切迹(眶上神经痛)等处用2%利多卡因2~5ml封闭;也可口服卡马西平(0.1g 3次/d)或苯妥英钠(0.1g 3次/d)治疗。
头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精神委靡、情绪易激惹、眼睑下垂、面部多汗、精神过度紧张、抑郁。
一、对功能性头痛或是颅外疾病引起的头痛:
1、正确认识疾病,树立起自信心。在临床上所遇见的头痛,还是功能性的占绝大多数。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患,较好还是相信科学,树立起能够占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消除自我的不良暗示;
2、提倡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睡眠充足、饮食结构合理、戒除不良嗜好;积极参加感兴趣的文体活动。
3、积极治疗原发病;
4、正确作用药物预防。
二、对于普通的紧张性头痛,较好的方法是避免紧张的处境和任何可能导致紧张的行为。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有时连识别一个紧张的处境也很困难;即使认识到,也难以避免,如必须向上司提交报告,被委派做连续三小时的打字工作,家里孩子不听话等等。在某些场合,不妨尝试采取某些预防措施。
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例如避免长时间弓着背坐在书桌前,应时而站起来伸展四肢,活动筋骨。和别人谈一些与目前的烦恼或困难无关的事情,轻松一下。躺下休息片刻或洗一个温水浴以松驰自己。如果这种自助疗法没有效果,不妨求医就诊,可考虑当试另外一些预防头痛的非药物疗法,例如生物反馈法、放松疗法和其他使头部肌肉和血管松驰的疗法。
头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人体对各种致痛因素所产生的主观感觉,属于疼痛的范畴。致痛因素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或机械性的,等等。这些因素刺激了位于颅内外组织结构中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相应的传导通路传到大脑而感知。
头痛的护理注意要点:
1.轻度头痛,一般不用休息,可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等。如有剧烈头痛,必须卧床休息。
2.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
3.注意了解病人头痛的PQRST,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另外,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是否清楚,有无面部及口眼歪斜等症状的出现。
4.可按头痛的部位给予针灸、按摩治疗,前额痛可取印堂、合谷、阳白穴,两侧痛可取百会,后顶痛可取风池、外关等穴位。
5.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佳、面红、口苦症状的病人,应加强其精神护理,消除病人易怒、紧张等不良情绪,以避免诱发其他疾病。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安静,按时服降压药。
6.对一些病因明确疾病引起的头痛,应先控制病情,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