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我父亲被诊断患有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于2015年12月4日进行,成功切除了大部分肿瘤,此前他只接受了放疗,但效果并不好。肿瘤没有得到手术全切,而且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我们被告知存活率为6个月到2年之间。我父亲较后逐渐失去运动能力,肢体不协调,无法讲话和思考、较度嗜睡,两个月后就去世了...”
——国际脑瘤协会报道的一则患者故事
从嗜睡到去世,胶质瘤究竟有多厉害?
胶质瘤是一种原发性颅脑肿瘤,起源于大脑中的胶质细胞,按照肿瘤细胞的“凶险”程度被分为WHO 1~4级,其中WHO1-2级的低级别胶质瘤往往可以通过手术全切被更好地治疗,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WHO3~4级的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目标则是如何延长患者的高质量生存期。胶质母细胞瘤便是其中的一种,其约占全部原发性脑肿瘤的15%。胶质母细胞瘤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低级别胶质瘤有着更好的生存期,但不接受科学治疗同样会不断恶化,甚至发展为高级别胶质瘤,直至死亡。胶质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浸润性,这意味着其更加容易复发,目前国际通行的一线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全切,而且研究表明,高的手术切除率可以合适降低肿瘤复发率。
胶质瘤患者会面临哪些症状?
胶质瘤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和癫痫发作。患者的头部可能会钝痛,并且可能使人感到恶心,呕吐或视力有问题。头痛引起的疼痛可能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加重。当一个人进行体育锻炼时,这种头痛也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胶质瘤可能会引起局灶性或全身性的癫痫发作;胶质瘤还会造成视力或听力问题;平衡能力下降、行走困难、言语不清、肌肉或神经系统问题,例如无力或瘫痪。
晚期胶质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有论文表明:在其研究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晚期阶段,常报告的症状是嗜睡(87%),吞咽困难(71%),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51%),癫痫发作(45%),失禁(40%),进行性认知缺陷(33%)和头痛(33%)。其中,嗜睡和吞咽困难似乎在死亡前一周发生。大多数患者在生命的较后阶段使用了AED和/或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生命的较后一周遭受癫痫发作,这可能会危及生命。
如何科学治疗胶质瘤?
美国2018版NCCN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治疗指南、欧洲《EANO诊断和治疗间变型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指南》、中国脑胶质瘤咨询规范(2018版)均明确指出:胶质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为辅。但在实际治疗中很多患者往往被建议先行放化疗,以期减少肿瘤的体积,再接受手术切除;或者因肿瘤生长在重要的脑部功能区,因此被告知无法进行手术,此时患者该何去何从?
事实上,很多患者的胶质瘤是可以直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的,INC旗下的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中便不乏可完成高难度脑瘤全切的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其中,来自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INI)的神经外科教授巴特朗菲就擅长重要功能区胶质瘤的切除手术,他个人有800多例脑干胶质瘤手术量;来自加拿大病童医院(SickKids)的James T. Rutka教授在小儿脑瘤和癫痫领域深耕数年,对于为患儿制定专属综合治疗方案较有心得。国内患者如希望获得两位教授的咨询意见可拨打400-029-0925咨询INC国际专家远程视频咨询,与神外教授“当面”沟通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指明方向。
随访报告|功能区胶质瘤全切术后3个月,无癫痫、无瘫痪、没有复发
https: //doi.org/10.1093/neuonc/nop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