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胶质瘤新突破。脑干,人体生命中枢,大脑中较重要的神经组织。位于脑干“手术禁区”上的胶质瘤,一直以来是人类从诊断到治疗都具挑战的肿瘤。脑干的“防护装备”,颅骨、血脑屏障,也成了脑干胶质瘤的保护伞,都转而成为其咨询的较大阻碍。在临床上,传统的组织活检方法遇上脑干胶质瘤,常常也束手无策,且操作中充满风险。是否能有一种更顺利、易操作的方法呢?
新华社近日报道,由国内外共同合作研究并公布的合作成果在脑干胶质瘤液体活检的合作研究中取得突破,他提出“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测法相对组织活检,在脑干胶质瘤的检测中更便捷、可靠、顺利”。该成果填补了国际脑干胶质瘤液体活检领域空白,成为近年来脑干胶质瘤咨询较重要的突破之一。
脑干胶质瘤准确咨询方案的确定依赖于准确的分子病理信息,而获取这些信息的常规技术手段是立体定向活检,但由于脑干解剖位置不同,组织活检风险较大,稍有闪失,就会给患者带来难以评估的后果。当组织活检遇到困境,大家都会尝试液体活检进行循环肿瘤DNA的检测,试图从血液等体液中寻找病理诊断的突破口。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
脑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很难检出相应的循环肿瘤DNA。但因为大脑有独特的液体回路——脑脊液,于是科学家们应用了一种独特的液体活检手段,即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测。该方法作为一种微创手段,对循环肿瘤DNA突变的检出较外周血更敏感。与血浆循环肿瘤DNA相比,脑脊液循环肿瘤DNA为脑干肿瘤提供了更好的肿瘤突变检测
科学家研究成果《通过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测序对脑干胶质瘤进行分子病理分型》(《Molecular profiling of tumors of the brainstem by sequencing of CSF-derived circulating tumor DNA》)一文中明确表示,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测对比单一部位取材的组织活检可以更好更多方位地反映肿瘤的分子变化,并且效果要远远优于血液循环肿瘤DNA检测。其检测的基因突变频率会随着治疗进行而改变,并且其变化趋势与核磁共振(MRI)反应的肿瘤负荷变化趋势一致,可进行脑肿瘤治疗疗效全病程动态监测,同时可提示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