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胶质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的脑部肿瘤,预防其复发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手术策略、放疗与化疗的合理应用、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密切的临床监测等。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一、手术相关预防策略
(一)尽可能大限度安全切除
精准的术前评估
在手术前,利用多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对肿瘤进行详细评估是关键。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清晰地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判断肿瘤与周围重要神经结构的关系。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则能定位大脑的功能区,如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区等。
通过这些评估,医生能够制定更精准的手术计划,以在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研究表明,更彻底的肿瘤切除与较低的复发率相关。例如,对于低级别浸润性胶质瘤,如果能够切除超过90%的可见肿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可能会显著延长。
术中技术辅助
术中神经导航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实时定位手术器械在脑内的位置,确保手术路径准确无误地到达肿瘤部位。此外,荧光引导手术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例如,使用5 - 氨基乙酰丙酸(5 - ALA)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荧光,使肿瘤组织在手术显微镜下更容易与正常脑组织区分开来,有助于更彻底地切除肿瘤。
术中还需要注意避免肿瘤细胞的播散。例如,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肿瘤组织的牵拉和挤压,防止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脑脊液或沿手术通道种植转移。
(二)术后残留肿瘤的处理
局部治疗措施
对于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如果位置允许,可以考虑局部的辅助治疗。例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包括伽马刀、射波刀等技术,可以对残留肿瘤进行精确的高剂量照射,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这种局部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复发,尤其适用于那些靠近重要功能区无法进行进一步手术切除的残留肿瘤。
另外,局部植入化疗药物或缓释制剂也是一种探索方向。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残留肿瘤部位,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减少全身化疗的副作用。
二、放射治疗的合理应用
(一)放疗方案优化
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
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技术能够根据肿瘤的形状和位置调整辐射剂量分布,使高剂量区与肿瘤靶区更好地吻合,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照射剂量。在制定放疗计划时,需要精确确定肿瘤的靶区,包括肿瘤的主体部分以及可能存在肿瘤细胞浸润的周边区域。
例如,对于浸润性胶质瘤,放疗的靶区通常不仅包括增强扫描显示的肿瘤实体,还需要考虑到肿瘤细胞沿白质纤维束浸润的潜在范围。一般会在肿瘤实体边缘向外扩展1 - 2厘米作为临床靶区进行放疗。
放疗剂量与分割方式
确定合适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对于预防肿瘤复发至关重要。对于高级别浸润性胶质瘤,通常需要较高的放疗剂量,但过高的剂量会增加放射性脑损伤的风险。目前常用的分割方式为常规分割,即每天给予1.8 - 2.0 Gy的辐射剂量,每周5次。
一些研究也在探索大分割放疗和超分割放疗等不同分割方式在浸润性胶质瘤治疗中的效果。大分割放疗可以缩短治疗周期,但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其对正常脑组织的影响;超分割放疗则是每天给予多次较小剂量的放疗,理论上可以在提高肿瘤总剂量的同时减轻正常脑组织的晚期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治疗的持续与优化
(一)标准化疗方案的严格执行
替莫唑胺(TMZ)的应用
替莫唑胺是浸润性胶质瘤化疗的基石药物。在手术后,按照标准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于预防复发非常重要。对于新诊断的高级别浸润性胶质瘤,标准的替莫唑胺化疗方案为5/28方案,即连续服用5天,每天剂量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然后休息23天为一个疗程,通常需要进行多个疗程。
在化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因为替莫唑胺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需要及时调整化疗剂量或暂停化疗,但应尽量在患者能够耐受的范围内保证化疗的连续性。
联合化疗与辅助用药
联合化疗是提高化疗效果、预防肿瘤复发的一种策略。例如,将替莫唑胺与其他化疗药物如亚硝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一些辅助用药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例如,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 CSF)可以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二)耐药性的应对
耐药机制研究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浸润性胶质瘤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研究耐药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耐药,如DNA修复酶活性增强、药物转运蛋白表达改变导致药物外排增加等。
例如,研究发现MGMT(O6 - 甲基鸟嘌呤 - 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密切相关。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肿瘤细胞对替莫唑胺更为敏感,而未甲基化的细胞则容易产生耐药。
克服耐药的策略
针对耐药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克服耐药。对于MGMT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化疗前使用MGMT抑制剂,以提高替莫唑胺的疗效。此外,研发新的化疗药物或药物组合,针对耐药相关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也是克服耐药、预防肿瘤复发的研究方向。
四、生活方式调整
(一)健康饮食
抗氧化食物摄入
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可能有助于预防浸润性胶质瘤的复发。例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蓝莓、菠菜、西兰花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DNA的损伤,从而降低肿瘤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和增殖的风险。
坚果类食物,如杏仁、核桃等,也含有多种有益的营养成分,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对身体的健康维护有一定作用。
均衡膳食结构
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包括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类、豆类、瘦肉等,可以为身体提供修复组织和维持免疫功能所需的营养物质。全谷物碳水化合物相较于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和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整体健康状态,间接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二)适度运动
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增强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免疫细胞在体内更有效地分布,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例如,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
研究表明,规律运动的患者在肿瘤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可能更好,复发的风险相对较低。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 - 120步左右。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改善
运动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对于浸润性胶质瘤患者,确诊和治疗过程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适度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从而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
五、临床监测与早期干预
(一)定期复查
复查项目与频率
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的迹象。复查项目包括脑部MRI检查,这是检测肿瘤复发敏感的方法。一般在治疗后的前2年,建议每3 - 4个月进行一次MRI检查;2 - 5年期间,可以每6个月进行一次;5年后每年进行一次。
除了MRI检查外,还需要进行身体的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对治疗的反应。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特别要关注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血小板、肝肾功能等。
影像学解读与临床判断
在复查的MRI图像解读中,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影像学家和神经外科医生共同进行。除了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可能提示复发的间接征象,如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变化、对比增强模式的改变等。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障碍等,进行综合判断。
(二)复发的早期干预
多学科团队决策
一旦发现肿瘤复发的迹象,需要由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外科医生、放射肿瘤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等)共同商讨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早期复发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如果复发灶相对局限,再次手术切除可能是一种选择。
在决定再次手术时,需要重新评估手术的风险和收益,考虑到患者之前的治疗情况、复发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等因素。
调整治疗策略
如果不适合再次手术,可能需要调整放疗或化疗方案。例如,对于已经接受过常规放疗的患者,如果复发,可能考虑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局部高剂量放疗技术;对于对替莫唑胺产生耐药的患者,可以尝试新的化疗药物或联合用药方案。同时,也可以考虑将新兴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等纳入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预防浸润性胶质瘤复发需要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密切的临床监测等多种策略,并且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优化,以提高预防复发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如何科学预防浸润性胶质瘤复发?”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胶质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