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胶质瘤复发概率大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难题,但通过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定期复查与监测、生活方式调整与支持治疗以及积极探索新疗法等综合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同时,患者和家属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规范术后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降低浸润性胶质瘤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术后有残留肿瘤组织的患者,放疗可以精准地对残留肿瘤区域进行照射,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阻止其增殖和分裂。通常在术后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开始放疗。对于一些高级别的浸润性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还可采用同步放化疗的方式,即在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药物,如替莫唑胺,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概率。
化学治疗:化疗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或抑制其 DNA 合成来发挥作用。替莫唑胺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胶质瘤常用的化疗药物,它可以口服给药,使用方便,且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对于一些对化疗敏感的胶质瘤类型,如少突胶质细胞瘤,化疗的效果更为显著。除了替莫唑胺,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化疗药物或联合用药方案,但需注意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支持治疗,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其他辅助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的辅助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中。例如,分子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精准治疗,如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可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通路;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或逐步推广阶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试验的进展来选择合适的应用时机。
定期复查与监测
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监测浸润性胶质瘤复发的关键手段。一般建议在术后 1 - 3 个月进行初次复查,以确定术后肿瘤的残留情况和基线影像学表现。之后,根据肿瘤的级别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 MRI 复查。MRI 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迹象,如肿瘤体积增大、出现新的强化灶等。对于一些难以判断的影像学表现,还可结合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 - CT)等功能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自身和家属也应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注意观察是否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癫痫发作等症状的加重或再次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肿瘤复发的早期表现,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医生在每次随访时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评估神经功能状态,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与支持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饮食方面,建议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伤。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不利于肿瘤的控制。
心理支持:浸润性胶质瘤患者面临着较高的复发风险,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心理支持至关重要。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陪伴,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也可参加一些胶质瘤患者支持小组,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康复治疗:对于因肿瘤或手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occupational therapy(作业治疗)、speech therapy(言语治疗)等。例如,通过物理治疗可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作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漱、进食等;言语治疗则适用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改善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临床试验与新疗法探索
关注临床试验信息: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浸润性胶质瘤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临床试验通常会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药物或治疗方案,这些新的干预措施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和家属可以与医生沟通,了解当前正在开展的与胶质瘤相关的临床试验信息,评估自身是否符合入组条件。参加临床试验不仅有可能获得更先进的治疗,还能为医学研究做出贡献,推动胶质瘤治疗领域的发展。
新兴治疗技术: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和临床试验中的新疗法,一些新兴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电场治疗(TTFields),是一种利用特定频率的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治疗方法,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还有基因治疗,通过将正常基因或治疗性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以纠正或补充异常基因,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虽然这些新兴技术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有望为浸润性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降低复发风险。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浸润性胶质瘤复发概率很大怎么办?”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胶质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