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入路。既往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很大水平上依靠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技术,神经外科医师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手术入路。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电生理监测技术、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更多临床研究证实手术入路应根据瘤种及其特点制定,依据Kaye/Pellet分型;
A型肿瘤常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神经外科医师较常使用的入路,适合于肿瘤主体位于桥脑小脑角区,部分位于颈静脉孔内,且颈静脉孔扩大明显的病例。该入路可保留听力、具有创伤小、面神经功能保留率高、术后等优点。
B型肿瘤有文献建议采用颈-乳突联合入路,该入路本质为扩大乙状窦后联合颈部入路,适用于颅内外沟通型肿瘤。该术式具有如下优势:①术中无须面神经移位,术后面瘫率较低;②以颈动脉鞘的解剖标志可轻松识别和保护颈部血管和神经,且可一次性切除颅外肿瘤组织;③先切除颈静脉孔和颅外的肿瘤,经硬膜外切除突入颅内的硬膜外肿瘤变为可能,避免了切开硬脑膜而减少脑脊液漏。
C型或D型肿瘤手术入路争议较大,手术入路繁杂,颞下窝入路(Fisch A型入路)是较先使用的术式,该入路操作复杂,创伤大,需移位面神经,术后面瘫率大,适合颅内外沟通的较大肿瘤,目前此术式采用较少。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了颞下窝入路的改良术式,避免了面神经移位,减少术后面瘫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远外侧入路切除此型肿瘤比较满意,此术式解剖暴露范围广,骨质范围切除大,但有误损椎动脉的风险。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其改良术式,包括远外侧经颈静脉入路,远外侧经髁或不经髁入路,此两种改良术式操作简便易行,目标解剖位置暴露清晰,不需磨除岩骨及轮廓化面神经管,能保护面神经及听觉通路,切除肿瘤后能确定较低的远期并发症,适合于颈静脉孔区和向颅内发展的肿瘤。硬膜内外联合入路实为枕下入路联合颈部的扩大术式,该术式肿瘤显露充分,全切概率高,可以保留听力,且后组颅神经显露充分,能够较好的保护后组颅神经。
较近有学者提出了内镜经口入路,该术式为内镜直视下顺利、低创切除肿瘤,在后组颅神经功能保护的方面具有优势,符合微创神经外科理念,但该术式仅为个案报道,还需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以上就是“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入路”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颈静脉孔区肿瘤”相关问题,请拔打4000290925咨询我们,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聚集10余位国际神经外科专家,致力于中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为神经外科疑难手术案例提供国际前沿远程咨询意见和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