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联系顾问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前沿

脑胶质瘤基础研究与转化

栏目:神外前沿|发布时间:2021-11-15 14:56:14 |阅读: 710次|

  胶质瘤是颅内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肿瘤异质性强,对放化疗不敏感,致残率高。应用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探索其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更合适的治疗策略,是胶质瘤相关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脑胶质瘤基础研究与转化

  近十年来,我国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首先,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测序技术的代际进化和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的进行,对肿瘤驱动突变的认识逐渐加深,大数据、复杂医学等国际热点话题在中国也受到关注。根据国际标准,国内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中国人脑胶质瘤基因组学数据库(ChineseGliomaGenomeAtlas、CGGA),至今已有9000多个样本入库,完成了500多个高通量组学测序,构建了中国人脑胶质瘤多维组学数据平台,通过www.cga.org.cn网站向国际开放,填补了中国人脑胶质瘤大数据的国际空白,对于多方位掌握我国脑胶质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制定合适的咨询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在复杂医学理念的指导下,国内研究人员在胶质瘤分子分型、基因控制网络、非编码RNA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对咨询策略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①发现微小RNAmiR181d可以靶向降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水平,评估患者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②建立适合中国人的G1/G2/G3胶质瘤分子分型系统,将肿瘤恶性诊断准确率提高19.1%;

  ③通过对关键基因EGFR和PDGFRA共表达基因聚类分析,建立EM/PM分型模式。它是国际上一个既能判断预后,又能指导靶向治疗的胶质瘤分型系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模块样本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应选择EGFR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及经典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咨询详情,或点击【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④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国际上一次构建了包括214个融合基因在内的全级别胶质瘤融合基因谱,发现PTPRZlMET融合基因发生在15%的继发胶质母细胞瘤中,是肿瘤恶性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可导致患者中位生存期从8个月缩短到4个月,发现候选药物PLB1001可以靶向控制融合基因的激酶活性;

  ⑤CGCG发布一版《中国脑胶质瘤分子咨询指南》,受邀在国际期刊CancerLetters上发布《CGCG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dultdifusegliomas》。

  虽然近年来胶质瘤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成绩,但许多成果仍处于转化研究阶段。由于临床研究环节相对薄弱,在应用上没有取得质的突破。伴随着肿瘤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梳理和整合。

还有疑问?咨询医学顾问点击即可电话沟通

了解更多教授相关信息及经典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或点击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关注INC官方公众号请点击【INC国际神经科学】到微信上搜索并关注。
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INC),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坚持以严苛标准吸收及更替成员,囊括了神经外科各细分领域的临床手术巨匠,致力开展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以及疑难病例协调等工作。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病情简介: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您可能更关心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