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震颤
神经外科
Intentional tremor
意向性震颤
中老年人群
肢体不自主扑翼样、肢体拍击样震颤、发热、恶心呕吐、智力低下、下肢无力
1.小脑病变,2.感染性疾病等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意向性震颤是指肢体有目的地接近某个目标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人体某一部位有节律的振荡运动,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当到达目标并保持姿势时,震颤有时仍能持续存在,多见于小脑病变,丘脑、红核病变时也可出现此种震颤。多为脑血管疾病的遗留症状。该病治疗主要是对原发病治疗和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1.小脑病变
小脑齿状或发自齿状核通路的病变可以产生意向性震颤。常见于各类小脑血管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2.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入侵脑部神经引起正常组织损害,如细菌、病毒、梅毒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免疫性疾病
人体免疫力攻击自身脑组织而致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脑炎等。
4.副肿瘤综合征
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因为远隔效应导致小脑损害而出现不自主抖动的症状,常见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导致的亚急性小脑变性。
5.发育异常性疾病
胎儿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某些脑组织不能正常发育,会出现发育异常性疾病,如脑性瘫痪,可导致本病出现。
6.脱髓鞘病变
脱髓鞘病变是机体运动信息传导障碍导致的,主要是由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可能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继而出现本病。
1.典型症状
意向性震颤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扑翼样或拍击样震颤,于随意运动时增强,静止时减轻,多隐匿起病呈进行性发展,夜间睡眠基本上看不见肢体的抖动。
2.伴随症状
如患者伴有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还可以伴随行走不稳、走路踩棉花等表现;如患者伴有病毒性脑炎,可伴随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如伴有脑性瘫痪,可出现智力低下、言语障碍及下肢无力表现。
1.病史询问
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明确是否因小脑病变引起的震颤,同时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震颤。
2.体格检查
首先观察患者有无不能控制的动作,如果发现异常不自主运动,必须注意其部位、时限、强度、规律、过程、形态,以及与各种生理状态如休息、动作、情绪、注意、寒冷、疲劳、睡眠等的关系。
3.头颅影像学检查
较好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来排查小脑的梗死、出血、肿瘤、外伤等。
4.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主要是排除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患者有无自身免疫性脑炎等。
5.经颅超声
主要是了解患者黑质的回声是否有异常。
一、一般治疗
针对意向性震颤,可以通过患肢负重治疗,如对手的震颤可以在手腕处包裹一定重量,有利于控制手部震颤。
二、病因治疗
1.对于小脑出血引起的意向性震颤,可以给予脱水降颅压、手术减压等来治疗。
2.对于小脑梗死引起的意向性震颤,早期可以溶栓治疗;不能溶栓的给予抗栓、脑保护等治疗。
3.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主要是控制颅内感染,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头孢曲松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可使用甲泼尼龙治疗。
5.脱髓鞘病变如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则以吸氧治疗为主。
三、药物治疗
1.普萘洛尔
可以口服普萘洛尔来控制震颤的动作,尤其是特发性震颤表现为意向性震颤患者,效果明显。
2.氯硝西泮
可以小剂量口服氯硝西泮来控制症状,一般不建议长期口服。
四、手术治疗
1.对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且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社会交往的,可以考虑立体定向手术,选择性地破坏齿状核-红核-丘脑纤维,对动作性震颤可能有效。手术治疗有一定副作用,且可能无效或复发,故选用手术治疗宜慎重考虑。
意向性震颤较常见的原因是脑血管疾病,所以预防手段就是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平时要管理好血压、血脂、血糖,定期体检。中老年人群建议定期体检,了解自身的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并且对于有高血压、血管硬化的患者,要定期评估血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