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是颅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源自神经胶质细胞,由于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脑内,胶质瘤也可发生于颅内的各处。胶质瘤好发于儿童,儿童胶质瘤发病高峰年龄为6~10岁,占儿童颅脑肿瘤的10%~20%,占儿童后颅窝肿瘤的30%。
胶质瘤是恶性肿瘤但程度也有高低
在了解什么是胶质瘤之前,需要弄清楚两个概念。一,什么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对人体活动起主导作用的人体九大系统之一,可分为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等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二,什么是神经胶质细胞?器官或组织均是由不同种类的数以万计的细胞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即脑和脊髓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约是神经元的十余倍,对神经元起到支撑与滋养的作用。
胶质瘤其实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癌变而形成的肿瘤,故又称为神经胶质细胞肿瘤,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胶质瘤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没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只有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之别。
临床上按照肿瘤部位可分为幕上胶质瘤(大脑半球胶质瘤)、幕下胶质瘤(小脑胶质瘤)、脑干胶质瘤、脊髓胶质瘤等类型。按照胶质瘤的组织形态学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枝细胞瘤、少枝星形细胞瘤等类型。我们常说的胶质瘤大多指的就是星形细胞瘤。
胶质瘤发病部位不同则症状各异
国际卫生组织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不同,将胶质瘤分为Ⅰ至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包括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等;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
目前胶质瘤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个人免疫状态等相关。现在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为“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少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胶质瘤所引起的症状与其所在的部位密切相关。颅内胶质瘤通常可引起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额叶和颞叶部位的部分低级别胶质瘤以癫痫为始发症状;额叶胶质瘤可引起运动区损害、书写及运动语言中枢损害;顶叶胶质瘤引起皮质感觉障碍、失读症;部分额叶患者可逐渐出现淡漠、少言语等精神症状。而脊髓胶质瘤主要表现为肢体的感觉麻木疼痛,运动乏力,动作笨拙僵硬,及大小便功能异常。
如何诊断与治疗胶质瘤?
核磁共振(MRI)检查是目前较为常用和合适的无创辅助诊断方式,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核磁共振波谱(MRS)或正电子激发CT扫描(PET)等检查,可以了解病变组织的代谢状况,起到肿瘤的鉴别诊断作用。但胶质瘤的较终明确诊断需由手术或活检病理诊断而定。
就治疗手段而言,除少数低级别胶质瘤可以实现手术根治性全切除以外,多数胶质瘤是不可治愈的。因此,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理念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较大范围地顺利切除肿瘤组织,辅以放疗和(或)化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对于高级别胶质瘤而言,术后尽早放疗、化疗能够合适延长无症状进展期和生存期。但对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时机和放射性神经损伤,目前仍存争议。
阅读:
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瘫痪风险大?看德国教授如何全切,术后2天正常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