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核磁共振
MRI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辅助检查。通过MRI检查可以明确瘤体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海绵状血管瘤在MRI的检查下可表现为T1加权相中低信号,T2加权相高信号。T1值、T2值都是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因子,T1加权相中低信号、T2加权相高信号表示病变为囊肿样或者液化的结构,有助于诊断。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后,在其瘤体周围可表现为含铁血黄素沉着,显示为黑圈样征象,即检查血管瘤的较特异的序列可呈现黑色。且MRI检查中海绵状血管瘤的血流随MRI增强而明显加快。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除了可以通过MRI诊断外,也可通过CT检查确诊。CT可以对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准确定位,确定肿瘤的数目。在CT显示下,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梨形,其边界清晰、圆滑、密度轻度高于邻近软组织,在肿物内可能会发现钙质沉着,因此可以鉴别。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脑电图、PET-CT检查等进行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看“拆弹专家”巴特朗菲教授如何为7岁男童全切脑干肿瘤。
INC国际专家疑难手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5岁的阳阳活泼好动,是幼儿园里的小明星。任谁也想不到,就在一年前,他曾被医生告知病情危重,需要在ICU留待观察,这,都要从一块小小的“海绵”说起。
阳阳妈妈说,他三岁时一开始出现症状,好像右边身体没有力气,拿不稳东西,走路还会磕绊摔跤,于是她们带阳阳去了医院,头颅核磁检查发现脑干占位,怀疑海绵状血管瘤可能。
这时他们才知道,阳阳不是右侧身体不适,问题的原因在“头”上,同时被告知:病变没有出血,可以先保守观察。好在阳阳也很快好了起来,但两年后,由于阳阳出现了活动性脑干出血,短短半个月里,不仅导致病情突然加重,还增加了面瘫和言语障碍问题。
医生表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难度很大,术后孩子的情况较可能比不做手术时更严重,较坏的结果是出不来手术室。但阳阳已经脑干出血一次,以后的出血频率可能越来越高、引发的症状会越来越重,当出血量大于2ml时就有很高的生命风险,当大于5ml时就死亡率就达到了75%,达到10ml时死亡率几乎百分百...【查看案例全文】
以上就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核磁共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