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前沿

囊性脑膜瘤影像、病理特征和误诊原因的研究

栏目:神外前沿|发布时间:2022-01-05 17:24:00 |阅读: |囊性脑膜瘤

  囊性脑膜瘤临床少见,目前对它的了解较少,仅靠术前的影像学诊断是很困难的,临床常误诊为胶质瘤、转移瘤、血管母细胞瘤。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存在较大的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1例囊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影像、病理、影像表现、手术方法、手术疗效等进行分析,以了解囊性脑膜瘤的影像、病理特点、误诊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1.信息和方法。

  1.1通用信息。

  其中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7.7岁;病程2~3年,病程中位13.7个月,临床表现为头痛9例,眩晕4例,癫痫1例,肢体运动异常1例,语言障碍1例;前科:9例无基础疾病,2例有高血压病史。手术前Kam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都在60分以上。

  1.2影像学检查。

  病人在术前和术后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visionplus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头颅MRI。全部病例行轴位、矢状位、T1WI、T2WI、DWI和增强扫描。观测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瘤周水肿、与硬膜的关系、是否有脑膜尾征、邻骨改变等,并观察肿瘤内有无坏死、出血、钙化、血管流空影及强化方式。

  1.3病理检查。

  采用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裹,常规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包括:上皮膜抗原(EMA)、波蛋白(Vi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34等。经2名高级病理医师进行盲法阅读2次,讨论后得出一致的结果。

  1.4手术方法,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和疗效。

  全部病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定位于肿瘤,开颅手术,分离肿瘤基底,再切除肿块;视囊性部,视囊壁与脑表面及上矢状窦引流静脉粘连情况,凸面肿瘤行simpsonⅠ级切除。由于上矢状窦旁瘤由于不能切除上矢状窦侧壁,所以在肿瘤残存处用双较性电灼法来控制肿瘤生长。如果没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给予伽玛刀放射治疗。Simpson分级,肿瘤切除程度,以及与术前、术后头颅MRI增强扫描的三方盲检对照结果相对照。当切除率大于90%时,进行次全切除,切除率大于60%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病人出院后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询问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症状好转情况;术后1个月行KPS评分。

  2.成果。

  2.1图像学表现。

  其中7例位于左额部,右侧颞部1例,右额上方2例,左顶部2例,左顶部5例,上矢状窦旁5例,大脑外凸6例。肿块直径3~6cm,中位直径4.1cm。全部病例均伴瘤周水肿,边界清楚。其中8例为狭窄的基底与硬脊膜相连,3例为基底与硬膜相连,9例未见脑膜尾征。全部病例中,11例均无骨质增生,肿块均为类圆形、囊性为T1长T2信号,囊性部分表现为稍短T1、T2信号,囊性部分呈较短的T1、T2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性,囊性部分呈低信号性。其中2例见肿瘤内坏死、囊变。11例患者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10例病变周围有明显环状强化,1例未见强化,1例为囊壁。Zee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III型1例。

  2.2手术切除范围和肿瘤范围。

  全部病人都成功进行了手术,围术期内无死亡病例。11例肿瘤实性部分均为紫红或黄红色,肿块周围可见有穿支供血动脉,血供丰富,血运丰富,硬膜粘连紧密。病例9例,囊性部为厚壁样,质韧,血供丰富,黄色透明,囊液与脑表及回流静脉粘连紧密,囊性部呈薄壁样,质韧,血供不丰富,囊液呈淡黄色清亮,与脑表面及回流静脉粘连不紧密。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Ⅱ级切除者6例,囊壁切除10例(图2),其中1例与脑表和皮层引流静脉粘连紧密,行部分切除。

  2.3病理学检查。

  WHOⅠ级血管瘤,8例为血管瘤型脑膜瘤;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组织由大量增生、厚壁状、薄壁血管构成,多数为毛细血管,有些管径大小不一,在血管间可见有漩涡状和合体细胞样排列的脑膜瘤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淡红色或透亮,边界不清,大小不等,有明显的核膜,有少量空泡,细胞异型性多不明显,无明显核分裂像。局部可见管壁增厚,玻璃样变,多未见明显的坏死改变,部分病变有出血及坏死灶,肿瘤周围可见薄层显微组织包裹(图3A)。免疫组织化学:CK-,EMA+,Vim+,GFAP-,Olig-2-,Nestin-,Neu-N-,PR+,P53-,CD34血管+,IDH-1-,Ki-67(2%+),S-100-。3例非典型脑膜瘤WHOⅡ级,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紧密排列,核大色深染,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有的区域可见灶状坏死,偶见瘤体(图3)。EMA+、Vim+、GFAP-、PR+、CD34血管+、Ki-67(8%+)。

  2.4手术疗效和并发症。

  全部病例中9例术后症状好转,其中颅高压症状好转9例,癫痫发作好转1例,语言障碍1例,病情恶化1例(术区内出血、脑水肿,2次手术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手术后1个月KPS评分:>60分者10例,<60分者1例。2.5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16个月,随访成功率全切。在追踪过程中,11名病人存活;5例术后接受伽玛刀放射治疗,1例肿瘤自基底复发,未进行手术指征随访观察。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