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脑血管瘤案例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血管瘤

疑难手术实例分析 | INC国际教授远程术前评估及手术后效果对照

栏目:脑血管瘤|发布时间:2023-09-21 17:05:51 |阅读: |脑瘤疑难手术实例分析

  很多脑肿瘤患者因病变位置复杂、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瘫痪/神经损伤风险较高,当地乃至国内专家或表示手术全切把握不大、或建议保守治疗,手术作为大多脑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难道真的就无望了吗?

  神经外科起源和发展于欧洲,很多手术理念、手术设备、手术入路、人体解剖多由国外学者探索发现提出并成为当今神经外科学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当手术陷入困境,不要放弃,继续寻找乃至全国际,寻找国际上能顺利全切肿瘤的手术教授,或许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是由国际各发达国家神经外科宗师联合组成的教授集团,其成员教授均在各自领域对国际神经外科做出过较大贡献,其手术经验和技术能力均有很高的学术地位。INC汇聚了十多位国际“大牛”级神经外科专家,在专注于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的同时,也致力为国内脑肿瘤、癫痫、脑血管病变等患者提供不同角度的远程咨询意见以及更高切除率、更高品质的手术治疗。

  “INC国际教授给到的远程咨询意见很好,但手术后真的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吗?”

  “那些曾经咨询过INC国际教授又接受教授手术或治疗的人,然后到底恢复地怎么样?”

  “脑瘤位于大脑功能区,当地医生告知手术有偏瘫、失明等神经损伤风险,真的像INC国际教授所说可以顺利全切吗?”

  ……

  INC曾接诊的这四个真实的疑难脑瘤手术案例或许正能解答大家的这些疑问。就这些案例患者而言,术前教授都曾给到他们明确的可以手术大水平切除的治疗意见(包括大概的手术切除率、手术风险、后续治疗等),术后他们也都得到了与术前评估基本同等程度的手术切除。手术后的他们很快就出了ICU,很快出院,很快恢复,几乎无神经功能损伤,这些经典案例无论在其手术技术上还是术后效果上都堪称教科书级范例。

  01、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简要病史

  2岁多的伊伊因持续20多天的双眼斜视、不自主扭头、走路不稳就医,结果查出来病因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脑干出血本身就是危急重症,不及时手术生命堪忧。加上患儿年龄太小,病变又在脑干桥脑位置,手术难度和风险可以说是翻倍的。国内专家问遍了,没有医生可以为伊伊手术。

  INC国际教授远程评估意见

  找到INC德国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后,一家人总算看到了生机。这位被国内患者尊称为“巴教授”的专家仔细评估伊伊的病历及影像资料后表示:“孩子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对于这种脑干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畸形只有通过手术可以合适治疗,我的切除率将达到99%-全切。”

  INC国际教授主刀手术后

  伊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得到全切。术后二天出ICU,术前症状均好转。术后一周即出院,术后1.5月复查,斜视、走路不稳症状消失,面瘫减轻,行动能力完全正常,没出现任何新的并发症。如今,伊伊已回归了原有的活力,术后伊伊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都完全恢复了正常,而且今后不会再受病魔威胁,他将和全部健康人一样有一个正常的人生。

  02、脊髓内肿瘤

  简要病史

  30岁白领林先生,颈痛、手臂麻木持续半年,一经检查发现“占位性脊髓病变”,后病理活检确诊为“髓内星形细胞瘤”,手术造成残疾的可能性大,很多医生保守治疗。

  INC国际教授远程评估意见

  委托国外亲戚查资料等然后找到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得到教授回复大意为:考虑到肿瘤有H3F3A K27M基因突变,并且有MGMT非甲基化,化疗不合适。建议病人接受二次手术,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这是后续放化疗和预后效果的重要确定(减少肿瘤体积到程度,因为这种肿瘤完全切除是不可能的),术后,建议辅助免疫治疗等其他手段。

脊髓内肿瘤影像

  INC国际教授主刀手术后

  巴教授为他行髓内占位全切术、颈5-6椎体成行术。术后MRI显示:脊髓内星形细胞瘤瘤体强化部分被全切,占位及水肿效应明显减轻。术后一天,医院给予颈部外固定护理,患者意识清醒;术后4天可以下地行走。术后10天,出院回国进行康复护理和后续治疗。

脊髓内肿瘤术后

  03、松果体区肿瘤

  简要病史

  40多岁秦女士,头晕、双眼复视,被发现有“松果体及四脑室占位”,4年间辗转治疗,经历了数次伽马刀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症状反而加重,又出现了走路不稳、视力下降、脑积水、肢体无力等其他更多症状。又经一次手术,但残余大部分肿瘤,术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并逐渐恶化。

  INC国际教授远程评估意见

  针对秦女士的情况,INC德国专家巴特朗菲教授表示,可使用小脑上和小脑内联合的髓帆入路来到达肿瘤区域实现全切除,目前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合适地治疗该病变。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是脑出血和重要静脉损伤,不过这可以控制在1-2%的范围内。

  INC国际教授主刀手术后

  手术达到全切肿瘤,术后2天即拔除气管插管,自主呼吸正常,身体体征正常,迁出ICU,复视好转。术后5天在陪同下床康复锻炼,头晕明显好转,肌力好转。术后18天顺利出院,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

松果体区肿瘤术后

  04、矢状窦旁脑膜瘤

  简要病史

  王阿姨,退休老师,2012年就检查出有“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由于肿瘤不到3cm加上无症状,前沿行了保守治疗。2018年复查,脑膜瘤已大于5cm,逐渐出现肢体无力,复查MR显示肿瘤侵犯静脉窦、压迫功能区。国内各大医院求诊,均被告知手术难度大,肿瘤因为靠近大静脉窦难以全切,且肿瘤靠近运动功能区,术后瘫痪可能较大(60-全切不等)。

  INC国际教授远程咨询意见

  由于王阿姨年事已高,家人努力要帮她寻求有把握的专家来做手术。后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远程咨询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咨询意见。教授回复——手术可以全切,可以保留矢状窦及相邻静脉,中央前回可以而且需保留,手术风险可以规避,可能不需要术后放化疗。

  肿瘤全切、矢状窦成功重建、脑运动功能区无损伤。术后当天即拔插管,术后1天迁出ICU,术后2天可以在护理人员搀扶下走路康复训练,术后5天已经可以独自走路,无需陪同,肢体肌力明显好转,术后1周+,恢复地和正常人一样,精神状态很好。术后1年半,复查MR发现没有肿瘤残余,术前肢体无力明显好转,也无手术后遗症的产生。巴教授建议2-3年再次复查MRI。

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

  面向想要寻求更大手术机会、更高手术质量、更佳手术效果的脑肿瘤、癫痫、脑血管瘤等神经外科疾病患者,INC的十多位国际神经外科教授均可提供关于病情的咨询意见,包括高切除手术方案、前沿综合治疗方案等。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利用自身的国际优质神经外科专家资源优势,以实现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技术交流及共同进步为目标,以促进国人生命健康,提供病患更高生活质量为追求,期望以神经外科前沿技术,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疾病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