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放疗后并发胶质瘤病例。患者,女,45岁,2011年因间歇性头痛、恶心呕吐,考虑脑膜瘤(图1A、1B)进行头颅MRI检查,然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血管脑膜瘤。术后放疗一个月,恢复良好。2014年,言语含糊不清,反应迟钝,右肢不利。头颅MRI表明脑膜瘤复发,恶性不排除。
再次手术治疗,可见脑组织略有肿胀,水肿明显,颜色暗淡,肿瘤位于中心,血液供应丰富,质地柔软,边界不清,肿瘤大小约4cm×4cm×5cm。由于脑组织水肿明显,骨瓣尚未归还。术后病理显示混合性胶质瘤和脑膜瘤,WHO分级。
脑膜瘤和胶质瘤是颅内较常见的两种肿瘤。它们来源不同,两者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同一患者中的概率很低。病理上,脑实质中含有两个胚层以上组织成分的肿瘤称为混合瘤。在这种肿瘤中,高级胶质瘤是脑膜瘤(WHO一级)中较常见的。颅内混合瘤的发生机制有很多理论:①两种相互独自的原发性肿瘤,偶然接触混合在一起,称为邂逅瘤;②在单一疾病生长的基础上诱导或刺激该地区另一种组织的过度增生。这种肿瘤旁增生发展成真性肿瘤,称为附着肿瘤;③两种密切相关的组织因某种致病因素同时引起增生和新生物形成,称为综合肿瘤;④肿瘤化生,幼稚细胞在组织再生或再生过程中向异常方向分化,形成该地区通常没有的另一种组织,不局限于同类,可以跨胚层;⑤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
本文根据病史、影像学数据和病理结果,将脑膜瘤术后并发胶质瘤推断为混合瘤。一开始手术后有放疗史。1948年,Cahan首先报道了放疗诱发肿瘤的诊断标准:①两种肿瘤发生期存在潜伏期,平均潜伏期为20年,是诊断放疗诱发肿瘤的金标准;②放疗前有继发性肿瘤不存在的影像学证据;③两种肿瘤的病理完全不同。根据本文的病史,影像学数据认为放疗诱发不是决定性因素,可能是其中之一。
混合瘤的发生可能与的内外环境变化和基因变异、术后损伤性疤痕、放疗、化疗、病毒感染等慢性刺激有关,导致细胞染色体突变或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较终导致肿瘤形成。本文患者术后并发混合瘤,可能与三年前手术创伤后的长期慢性刺激和局部高剂量放射治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