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国际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1-4级,1、2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3、4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少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基因融合等。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能治好吗?手术全切的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较大范围顺利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尽可能地完整顺利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控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并辅助化疗,已成为成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全切手术一般意味着肿瘤复发速度将大幅降低,这会给患者带来更高的术后生活质量乃至更长的生命周期。对于术后还需要放化疗的病友们来说,全切手术更是奠定了一个好的后续治疗基础。无论是从手术效果还是性价比上来说,当发现得了脑胶质瘤,首先选择一次高切除率高质量的顺利切除手术是较为必要和有利的。
高级别胶质瘤真的没治了吗?
关于高级别胶质瘤,美国NCCN、欧洲EANO、中国等国际治疗规范指南均指出,高级别胶质瘤应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颅内肿瘤引起的物理占位效应,只有手术切除才是较直接、合适的解除手段,目前手术已经越来越微创化,各种术中神经导航/术中核磁/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发展,开颅手术在显微手术时代准确性、顺利性、合适性越来越高。
(美国2019版NCCN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治疗指南节选)
手术切除的程度是影响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一项荟萃分析中,对四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GBM)切除率与OS和PFS之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与次全切术相比,全切术后1年总生存率增加了61%。他们还发现,全切术后12个月无进展生存几率增加了51%。然而,GBM切除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也可能手术性相关并发症或损伤,从而导致肿瘤再生长和生存期缩短,有经验的手术医师和多学科治疗团队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总生存期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医生的技术经验和操作手法有着更高的要求。
神经外科领域内,对于各类不同位置的脑胶质瘤是脑干、丘脑、基底节区、胼胝体等“手术禁区”内肿瘤都能做到较大水平切除的专家并不多,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拥有10多位国际的神经外科专家,他们有的是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和手术解剖三角区的发明和命名者,有的是国际神经外科各种国际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成员,有的是国际神经外科各大杂志主编……INC专注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技术交流的同时,也专注为国内脑膜瘤、胶质瘤等脑肿瘤患者提供由旗下顾问团国际教授出具的国际前沿咨询意见和关于特别疑难手术病例的顺利全切手术方案。
INC国际神经外科总结: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较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存质量。为使患者获得高水平化的综合治疗,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兼顾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和家庭活动、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和心理调控等诸多问题。
参考资料:胶质瘤治疗指南(20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