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脑膜瘤需开颅吗?
答:脑膜瘤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6-36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这些病变目前分为15种组织类型和3种恶性程度,其中90%为ⅰ级。这些肿瘤较重要的预后因素包括根据国际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标准的组织学分级。和手术切除的程度根据辛普森量表。约30%的颅内脑膜瘤表现为颅底脑膜瘤。根治性切除术的外科目标经常受到基底膜与深层关键神经血管结构、复杂血管、肿瘤质地和一致性的接近的阻碍。在过去,颅底被认为是一个难以接近的手术部位。较近的进展包括显微外科技术的引入、影像学的改进、虚拟手术模拟和手术器械的技术改进,以及微创方法的广泛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颅底脑膜瘤手术管理。
脑膜瘤需开颅吗
颅底脑膜瘤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周围硬脑膜和浸润骨(如果存在),传统上认为是Simpson级切除。尽管较近在显微外科技术和治疗策略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这一目标通常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涉及神经血管结构和/或狭窄手术通道上有限的器械可操作性。骨浸润或静脉窦受累可进一步限制根治性切除率。因此,多模式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或分次放射治疗(fSRT)相结合,被越来越多地认为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功能结果和长期肿瘤控制。
由于狭窄的手术通道和这些肿瘤与关键的神经血管结构的接近,外科手术进入基底膜是较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为了在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情况下处理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颅底脑膜瘤手术的关键,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描述了许多不同的手术入路。
经蝶骨入路和其他扩大的经鼻入路完全改变了脑膜瘤的治疗,包括鞍区和海绵窦区周围的正中和旁正中颅底区域。源自鞍结节、蝶骨平面和嗅沟的选定基底膜已变得易于经鼻切除。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改进导致这些适应症扩展到广泛的基底膜。目前,切除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可能性正在扩大。在这方面,在选定的病例中,与颌面外科医生的合作有助于通过面部切口或骨截骨术建立辅助手术通道。
在选定的病例中,神经外科医生和颌面外科医生在颅底脑膜瘤手术中的合作可能是双重的,这有助于创造更广泛的手术通路以及进行更完全的切除。后一点应该代表有侵犯鼻腔或眶内空间的较大肿瘤的患者的选择。
因此,伴有眼眶和筛窦浸润的大体积疾病需要广泛切除,通过经椎间孔或经口入路可获得更广泛的手术暴露。详细地说,这种方法允许筛细胞和眶隔的广泛暴露,能够切除向下延伸超过筛状板或侵犯眼眶的肿块。
中颅窝和后颅窝入路是一个活跃的领域,多年来一直被提出并被间歇性地。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方法不同于标准的颞下或乙状窦后入路到更复杂和延伸的,和/或也结合更宽的颅底骨去除。事实上,骨结构切除并不总是与更好的手术可操作性或减少的实质回缩相关。较好的方法需要根据几个不同因素(病理、解剖、功能和重建)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几项研究表明,切除范围和复发频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突出了手术在其工作流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考虑合成基物质与非合成基物质的基因差异方面没有普遍共识[8];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手术技术以获得满意的长期结果。完整的手术切除是颅底脑膜瘤手术的目标,但由于与脑干、神经血管结构和脑神经的密切关系,很少受到限制[49,50].因此,外科手术的侵略性需要与发病率、肿瘤生物学、患者年龄、功能状态和功能预期的风险进行权衡。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脑膜瘤的大小和外科医生的选择进行扩展和组合。适当的外科解剖知识、足够的通道、脑脊液的释放、舒适和精确的显微外科器械是颅底脑膜瘤手术的关键概念,对患者的结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