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即刻出发,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肿瘤如此狡猾,就仿佛温水煮青蛙一般,让他们曾一度放松警惕。如果没有尽快手术,继续因为症状轻选择保守,困于“井口”之下,也许等察觉到危险时,就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了。未来难以预见,只有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在当下的时刻做出能力范围内合适的选择,才能主动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未来。
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正式引进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作为其神经外科外籍专家。强强联合,谱写中外学术交流合作新篇章。6月中国行中,巴教授正式以外籍专家的身份再次来到天坛医院国际部,成功主刀一台疑难松果体区肿瘤交流手术。
2024年巴教授秋季中国行再次拉开帷幕!9月,巴教授将到访北京天坛医院开展学术交流及手术,紧随10月,巴教授也将继续开展手术及学术交流活动,行程安排可关注官方账号后续发布。
无症状偶然检查出的脑肿瘤——保守还是手术?
36岁的女性患者晴晴(化名),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开朗而热情。将生活过成诗的模样,这是她的生活哲学。健身、户外骑行、四处旅游……这是她的日常。一切看上去都非常完美,直到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检查打破了这一切。
2021年11月,CT检查显示松果体占位性病变,大小为16*15*12mm,无特别神经功能障碍,随后进行颅脑核磁MRI,医生建议先观察3个月。观察结束后进行复查,建议手术治疗并告知相关风险。考虑到手术风险,晴晴选择继续保守治疗。
2022年9月再次复查,肿瘤伴幕上脑积水。除了偶有眩晕、脑涨,其他症状并不明显,晴晴还是选择了保守。
2023年3月再次复查时,肿瘤竟然长大了18*18*15mm,并出现幕上脑积水。临床症状不变化,医生建议再持续观察3-6月,但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年轻热烈的生命遭遇突变,如果切除这颗松果体区肿瘤的代价是损伤正常的神经功能,那她宁愿继续保守下去。
但如果为了保护功能,无法得到完全全切,残余的肿瘤就如同噩梦般一直萦绕左右。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没做好选择,影响的可能就是一辈子。
最终,晴晴主动出击,通过INC远程咨询巴教授,争取巴教授天坛医院手术的珍贵名额。
▼巴教授关于脑干和松果体病变的部分论文
强强联合下顺利手术,无新发神经损伤
在天坛医院外籍专家工作室,国内手术团队在术前和巴教授进行了充分的手术方案讨论以及交流沟通,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最终,在天坛医院国际部手术室,中国神经外科团队的配合下,巴教授成功为她手术,术后即清醒,无新发神经损伤。
“手术麻药过后就醒了,人非常清醒”。成功手术后的第二天,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后晴晴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巴教授真的给我切除了这颗肿瘤,除了术后有一点头晕,没有任何其他并发症”,普通病房里的晴晴用手机给术前关心她的朋友们一个个发送着这个好消息。此刻,她终于取得了现阶段的宝贵胜利。
而1周后,术后病理结果真相大白——WHO2-3级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摆在面前时,那份巴教授手术成功的喜悦凝结成了更为复杂的情感,有惊险但是更多的是庆幸。
回想确诊松果体肿瘤的2年间,肿瘤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晴晴症状并不明显,甚至肿瘤影像上也表现为良性低级别,如果自己稍有一分懈怠,没有得到全切,那后果会是什么?他们不敢想。
术后,晴晴接受了质子治疗,巴教授的全切手术也为后续治疗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术后半年复查时,巴教授查看了晴晴的复查影像后回复:
“以下是2024年1月16日的核磁共振截图。这些截图显示,以前的肿瘤区域现在是一个"干净"的区域,因此核磁共振成像上看不到肿瘤残余或其他问题。这相当于一个很好的结果,病人可以为此感到高兴,我也对这个结果感到高兴。我认为在今年年底(2024年11月或12月)进行下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就足够了。希望病人最近一切都好。”
脑肿瘤治疗——切忌拖延心理,早手术早获益
和脑肿瘤的抗争,就像一场战争,斗智斗勇,而晴晴这一场仗除了深思熟虑的治疗决策,更有乐观心态带来的好运加持。同时,以自己的这份幸运警惕那些和自己一样无症状甚至轻症状的患者,千万不要放松警惕,和脑肿瘤的抗争在发现他们那一刻就已经打响了,容不得任何疏忽。
注:以上案例供学术交流,不作为个别患者的医学诊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