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前沿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子病理学

栏目:神外前沿|发布时间:2020-12-22 15:39:10 |阅读: |

  直到2007年出版的国际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四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实体的定义主要是基于组织学特征和假定起源细胞类型的相似性。这种方法越来越多地由免疫组化标记提供分化和增殖信息。尽管许多基于显微镜的诊断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相当可靠的,审查小组已经揭示了相当大的观察者间诊断差异,对患者有不利后果的危险。这种情况促使识别和实施更可靠的诊断标记。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特征的认识的较大增长,使范式转变成为可能。在2016年出版的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更新版中,分子畸变一次成为特定脑肿瘤实体定义的一部分。弥漫性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实质较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它的分类基于一些关键的分子畸变状态进行了的重构。同样,髓母细胞瘤和其他一些胚胎肿瘤的分类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给这些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分子诊断平台成本的降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与基于免疫组化分析进行“分子诊断”的可能性相结合,为越来越多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提供了较前沿的、综合的形态学和分子诊断技术。

  1.神经胶质瘤包括一组异质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较初根据其显微相似性或推测来源的非肿瘤性胶质(前体细胞)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瘤;“glioblast”-胶质母细胞瘤)。胶质瘤传统上分为两大类:弥漫性胶质瘤和非弥漫性胶质瘤。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向中枢神经实质长距离迁移,从而妨碍了根治性手术切除。弥漫胶质瘤几十年来被诊断为弥漫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或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混合表型(少突星形细胞瘤)的肿瘤。此外,恶性分级是基于存在或不存在明显的有丝分裂活性、坏死和/或明显的微血管增生。与弥漫性胶质瘤相比,非弥漫性胶质瘤通常范围更广。例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不同类型的室管膜瘤。现在,分子信息有助于将胶质细胞肿瘤分为不同的弥漫性和非弥漫性胶质瘤实体。

  2.在WHO 2016分类中,术语“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已被“中枢神经系统胚胎肿瘤”所取代,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胚胎肿瘤进一步混淆,部分原因是PNET一词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一个定义不清的废物筐。中枢神经系统胚胎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其组织学特征是高度细胞化,小细胞密集排列,分化差,通常显示有限的细胞质,核多形性变化和明显的有丝分裂活性。这一分类包括成神经管细胞瘤,具有多层玫瑰花簇的胚胎肿瘤(ETMRs),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RTs)和一组其他胚胎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3.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包括异质性的肿瘤集合,包括脑膜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中枢神经系统原发黑素细胞瘤和颅咽管瘤。血液肿瘤、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也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关于这些肿瘤的进一步信息可在相应的WHO分类中找到。垂体腺瘤是目前为止较常见的垂体肿瘤,在WHO内分泌肿瘤分类中有涉及,也没有进一步讨论。免疫组化转录终止因子1 (TTF1)核染色对颗粒细胞瘤、垂体细胞瘤、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等原发性神经垂体肿瘤的诊断有帮助。同时,分子诊断在大多数垂体肿瘤的临床诊断中仍未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原发性中枢神经生殖细胞肿瘤的异质组的诊断通常还不需要分子诊断。关于脑膜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ERT启动子突变的存在意味着更具侵略性的临床行为。此外,一些突变明显与特定的组织学表型相关(分泌型脑膜瘤合并kruppel样因子4基因(KLF4)和TNF受体相关因子7 (TRAF7)突变;透明细胞脑膜瘤- SMARCE1(种系)突变;脑膜炎上皮和过渡性脑膜瘤- 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基因(AKT1)突变。较近,有报道称,与WHO分级相比,DNA甲基化图谱能够更好地评估肿瘤复发/预后。这可能会影响临床随访计划和患者是否应接受放射治疗。然而,根据WHO 2016年的分类,诊断脑膜瘤还不需要分子分析。

  参考文献:Doi:10.1093 / annonc / mdz164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