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
神经外科
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r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
发病年龄为6~79岁,男女发病率为1:1.3,在儿童中女性更易发病。
头痛、呕吐等
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手术切除是治疗该肿瘤的主要方法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r,RGN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明显神经胶质和神经元成分的良性肿瘤。它起源于室管膜下多潜能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因此肿瘤具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双相构成形式。
该肿瘤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被归类为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属于WHO I级。它常发生于第四脑室,但也可发生于松果体区、脑干、视交叉、丘脑、侧脑室及脊髓等部位。发病年龄为6~79岁,男女发病率为1:1.3,在儿童中女性更易发病。
临床症状与肿瘤位置密切相关,多为肿瘤压迫所致,常表现为头痛、共济失调、眩晕等。在病理学上,肿瘤内的菊形团和(或)假菊形团结构主要由以小圆细胞为主的神经元和疏松基质混杂并围绕血管形成,是其独特的病理特征。
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该肿瘤的主要方法,术后治愈率较高,无其他后续治疗。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r)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属于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一种。这类肿瘤以存在菊形团结构为主要特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菊花状排列,同时含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成分。
DGPN的病理特征包括:
1. 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菊花状,这是DGPN显著的病理特征。
2.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混合:肿瘤中既有神经元成分,也有胶质细胞成分,且两者相互混合。
3. 核异型性:部分肿瘤细胞存在核异型性,即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分裂象增多。
DGPN在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属于Ⅱ级或Ⅲ级,具体分级取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生长速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由于肿瘤的生长,会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1. 头痛: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痛,多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时轻时重,清晨较重。
2. 呕吐: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通常与头痛同时出现。
3. 视盘水肿: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盘水肿,进而引起视力下降。
肿瘤压迫、浸润和破坏脑组织,会产生神经功能受损症状:
1. 癫痫:肿瘤刺激脑组织,导致癫痫发作,可为早期症状。
2. 精神障碍:肿瘤位于额叶时,易导致精神障碍,如性格改变、淡漠、记忆力减退等。
3. 局灶定位症状:肿瘤压迫特定脑功能区,会产生相应的局灶定位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
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可能增加DGPN的发病风险。例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Li-Fraumeni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神经系统肿瘤。
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从而诱发DGPN。
某些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可能参与DGPN的发生发展。
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诊断依赖于多种检查方法,包括头颅MRI、CT扫描、脑脊液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头颅MRI是诊断DGPN的首选方法,能够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结构特征。MRI扫描时,患者躺在封闭式磁体内,在平静呼吸下接受图像采集,通常需要十几至二十分钟。
CT扫描可提供关于肿瘤位置、血流状态及周围组织受压情况的信息。CT扫描使用X射线创建大脑内部结构的二维图像,一般需要30分钟左右完成。
脑脊液检查用于评估是否存在肿瘤引起的压力增加或化学成分改变。通过腰椎穿刺获取少量脑脊液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操作时间约5-10分钟。
PET能显示肿瘤代谢活性高低,辅助判断其性质与活跃程度。PET扫描前注射放射性示踪剂,然后利用专用设备记录体内分子分布情况,整个过程可能需要4-6小时。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分级、位置、大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DGPN在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属于Ⅱ级或Ⅲ级。Ⅱ级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Ⅲ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
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也会影响其严重程度。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如脑干、丘脑等,即使肿瘤较小,也可能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而位于非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即使体积较大,也可能症状较轻。
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是影响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的恢复能力较差,因此预后也相对较差。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是DGPN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对于早期肿瘤较小、位置表浅的患者,可争取全部切除肿瘤。对于肿瘤较大、位置较深的患者,可采用姑息性手术,切除部分肿瘤以减轻症状。
放射治疗是DGPN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延缓复发和延长生存期。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放射治疗也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化学治疗是DGPN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肿瘤部位,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化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复发情况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
肿瘤的分级和切除程度是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高级别肿瘤(如Ⅲ级)比低级别肿瘤(如Ⅱ级)更容易复发。肿瘤切除不完全的患者,残留肿瘤组织也会增加复发的风险。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复发情况。综合治疗措施(如手术+放疗+化疗)比单一治疗措施更能降低复发风险。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免疫力较强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也更好,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定期随访和监测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在术后定期接受影像学检查(如MRI)和神经学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复发的迹象并采取治疗措施。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护理建议:
肿瘤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染。
肿瘤患者应加强营养摄入,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