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结节脑膜瘤可不可以保守治疗?事实上,努力在顺利性和合适性之间取得理想的平衡是任何外科手术的目标。鞍结节脑膜瘤(TSM)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顺利较大限度的切除和适当的视神经减压来防止视力丧失,这并非不可企及,入路有两种选择:经颅入路(TCAs)和鼻内镜入路(EEA)。Muskens等人在他们的meta分析中指出两种途径是相同的,尽管许多外科医生对更复杂的病例采用经颅显微手术途径。TCAs包括眶额、同侧额下和双额间半球。
鞍结节脑膜瘤治疗的研究数据
根据较近的研究,这些肿瘤的切除通常通过同侧(IL)经颅入路进行,结果显示视力好转率为25 - 87%,视力恶化率为2.1 - 44%,全切除率为66.7 - 97.9%。上述TCAs和EEA的顺利性为。然而,对侧(CL)眶额入路是否顺利仍有讨论。鞍结节在脑膜瘤中相对少见,因此需要更多的资料来了解入路侧与视觉结果的关系。我们对鞍结节脑膜瘤手术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并报告TCA侧视效果和我们使用的技术方面的信息。
2010 - 2019年,我科共26例患者在同一名高级外科医生的指导行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研究组17例(65.4%)患者经对侧入路行手术,9例(34.6%)患者经同侧入路行手术。手术时患者中位年龄49岁,男女比例为20/6。
我们发现:较常见的初始顺应性是视力的进行性丧失。值得注意的是,全部的患者都有视觉不对称,差值在0.1 ~ 0.9之间。因此,患者在眼科咨询后由神经科医师到我科就诊。一名患者较初是单眼失明。手术后,他的对侧眼有好转;然而,同侧的失明仍然存在。术前眼科检查显示视野缺陷正是偏盲(HA) 10例(38.5%),双时态HA在11个患者(42.3%),并在另一个19.2%。在一个案例中,肿瘤被意外地发现了在核磁共振后头痛、症状被患者年龄连接的地方。病理形态学表现为脑膜上皮型21例(80.7%),纤维母细胞型5例(19.3%),因WHO分类均为1级。1例患者在1年内未能提供对照研究,我们无法达到,因为他在2019年初进行了手术;控制3个月后取视力。对侧组与同侧组的临床特征无差异。
关于鞍结节脑膜瘤的几个讨论问题
鞍结节脑膜瘤通常位于鞍上-交叉下中线位置,轻度移位至其中一条视神经管,使视神经交叉向后-上方向移位,视神经向外侧移位。Bowers和Couldwell表示,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可能被同侧阻塞。相比之下,CL入路提供了不需要额外牵引就能可视化肿瘤AP的可能性。有时术前鞍结节脑膜瘤与其他部位(蝶坪、嗅沟、斜突)难以区分。然而,由于不同的肿瘤生长模式和相应的术中解剖结构,了解鞍结节脑膜瘤AP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对患者的视觉效果是顺利的。我们的结果表明,视觉效果与进路方向之间没有相关性。然而,术中技术方面有明显不同。我们发现CL方法更为合适和充分。它可以修复受损部位的下表面,为肿瘤及其AP提供更好的通路,早期看到对侧颈内动脉,从OC中移除肿瘤,对两侧进行充分的减压,因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这是一种更舒适的手术方式。CL侧的ICA常与肿瘤发生明显粘连,更适合对受累者的ICA进行相反的控制。从IL方面来看,GTR的瞄准与ICA和/或其小分支受损的几率成正比。因此,这将使ONs、交叉和威利斯前环血管及其穿支损伤的风险较大化。与IL入路相比,CL入路能明显观察到对侧眼动脉。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三种情况外,我们都不需要从CL途径打开OC来到达GTR。然而,从对侧可顺利打开双眼管。术后3个月通过MRI增强成像评估切除程度。
总结
同侧和对侧额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和视力恢复无差异;因此,对侧入路至少比同侧入路顺利。对侧额外侧入路提供较佳的鞍结节脑膜瘤入路,直接显示肿瘤AP、对侧颈内动脉和眼动脉,根治性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神经和眼科发病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