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3%-6%,儿童占8%-10%。成人室管膜瘤主要累及脊髓;儿童颅内表现更为常见,是后颅窝。脊髓室管膜瘤似乎比其他胶质源性肿瘤更常见。脊髓室管膜瘤是生长缓慢的肿瘤,起源于终丝室管膜细胞或覆盖中央管的细胞。在诊断之前,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到数年。脊髓室管膜瘤较常见的部位是颈髓,其次是脊髓圆锥和马尾。根据2007年国际卫生组织(WHO)的分类,室管膜瘤分为I级(室管膜下瘤、粘液乳头状)、II级(乳头状、透明细胞、单核细胞和细胞型)或III级(间变性型)肿瘤。II级室管膜瘤是较常见的变异(51.5%),其次是I级(粘液乳头状型;42.6%)和III级(间变性型;5.9%)。
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室管膜瘤治疗策略的前瞻性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建议完全切除肿瘤。放射治疗在低度室管膜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教授、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主席、德国汉诺威医学院MHH神经外科主席兼教授Joachim K. Krauss在其论文《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Ependymomas: Experience in 49 Patients》中报告了在18年中4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在该研究中,手术患者平均年龄46.4岁。女性29例(59%),男性20例(41%)。总切除率72%。肿瘤累及颈髓14例(29%),脊髓圆锥8例(16%),胸髓7例(14%),颈腰段或胸腰椎交界处10例(20%)。术后放疗6例。对39例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平均50.7个月)。术前麦考密克评分高与术后临床恶化的相关。在长期随访中,51%的患者的临床状况与术前相同,21%的患者恶化,28%的患者好转。在组织学方面,我们没有发现无进展生存率的差异。4例肿瘤在平均21个月无进展生存后复发。
总的来说,在术后早期随访中,我们发现28%的患者的McCormick评分较差,而13%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好转,59%的患者的临床状态得以保留(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患者和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在长期随访中,与术前相比,有28%的患者临床好转,51%的患者病情相同,21%的患者病情恶化。在术后麦考密克1级患者中,只有2名患者在随访期间恶化到更高的等级,而麦考密克4级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好转情况并不好于麦考密克3级患者。这一模式在统计学上同样具有高度性(P¼0.001)
较后,Krauss教授得出结论,室管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脑室肿瘤,发生于成人的髓内。较好的结果是在疾病的早期,当神经症状较轻时进行手术。术后即刻,许多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可能恶化,但术前临床状况良好的患者可期望几个月后症状好转至术前状态。脊髓室管膜瘤行全切除术是优选治疗方法。较重要的临床预后评估指标是术前神经功能。术后放疗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
据悉,Krauss教授Joachim K. Krauss教授是国际功能性神经外科专家,主要的临床研究集中在复杂的脊柱神经外科手术、功能性神经外科手术(帕金森病、癫痫)和颅底手术上,提出了脊柱治疗上的几个新的治疗概念。
Joachim K. Krauss教授的擅长包括神经肿瘤学、小儿神经外科、血管神经外科、颅底神经外科、脊柱外科、脊柱外科、重建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创伤神经外科、疼痛神经外科、脑积水外科等,涵盖面较为广泛,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全能型专家。与此同时,Joachim K. Krauss教授在汉诺威医学院(MHH)中的医疗团队由高度化的专家组成,并在神经外科治疗中合适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从而合适将患者的治疗提高到平均值以上。
原文链接:https://www.sci-hub.se/10.1016/j.wneu.2017.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