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脑瘤 > 神外资讯 > 神外前沿 >

蝶窦和颅内硬膜下沟通性脑膜瘤案例

栏目:神外前沿|发布时间:2021-12-24 14:06:50 |阅读: |

  病人男性,5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肿胀,反复发作,右眼重。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颌面部麻木,偶有头痛。CT诊断为:右侧前颅窝底恶性占位,侵犯右侧蝶窦.右侧颞肌和前颅窝多发骨质破坏。急诊收治的病例为“右侧蝶窦前颅底肿物及周围骨质破坏”。病后,病人神志清楚,容易疲劳,食欲正常,睡眠正常,排尿正常,体重未下降。

  MRI表现:蝶窦,斜坡,右侧额颞脑板下可见团块状长T1,T2信号混杂,脂肪抑制序列见混杂高信号,DWI高b值可见扩散受限高信号,边缘清晰。右额颞叶的局部脑实质受压。右颞骨区可见斑片状,团块状长T1,T2信号,向下达颧骨上端内缘,累及右侧颞肌;右侧海绵窦受包绕,病灶向前筛窦内突入。增强型扫描,蝶窦.斜坡.右侧额颞脑板下.右颞骨.右侧颧骨内可见团块异常强化信号。右颞部硬膜有增厚强化。MRI诊断意见:蝶窦.斜坡,右侧额颞部颅板下,右侧颞骨和右侧颞肌走行区有较大的占位性病变,考虑到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大,右侧额颞部硬膜增厚,并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脑膜瘤来自软脑膜.硬脑膜和蛛网膜,约占颅内肿瘤的15%~30%,仅次于胶质瘤,居第二位。可以出现在颅内的任何部位,幕上较幕下多见,好发部位为脑凸面.矢状窦旁.脑内及颅底等,少见于颅外,如眶内.鼻窦或颅骨内。脑膜瘤起源于硬膜外,又称颅外脑膜瘤或异位脑膜瘤,占所有脑膜瘤的1%~2%。其起源于颅内正常脑膜覆盖,沿邻近间隙.解剖腔(孔)扩散至相邻脑膜瘤,临床上被称为颅内外交流性脑膜瘤。因此肿瘤较少见,且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因此极易误诊。

  在右额颞部板下和右侧蝶窦中,均证实有脑膜瘤,并结合影像表现,考虑为沟通性脑膜瘤在右侧额颞部向蝶窦扩散。由于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的发生率较低,目前尚未见大规模的病例报告。交流性脑膜瘤的临床症状主要与起源.部位.大小以及累及范围有关。由于肿瘤对周围结构的功能有影响,其症状常呈现多样化。该病表现为双眼肿胀,右侧颌面麻木,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典型脑膜瘤亦有较明显的影像学表现,极易误诊为鞍区及鞍旁其它肿瘤,应与垂体瘤.鞍旁海绵状血管瘤鉴别。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最终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国内脑瘤患者治疗新选择,足不出户听取世界神经外科大咖前沿诊疗意见不是梦。关注“INC国际神经科学”微信公众号查看脑瘤治疗前沿资讯,健康咨询热线400-029-0925,点击立即预约在线咨询直接预约INC国际教授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