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脑瘤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膜瘤 >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严重吗?

栏目:脑膜瘤|发布时间:2020-07-24 11:20:19 |阅读: |
巴特朗菲教授
推荐教授:巴特朗菲教授(Helmut Bertalanffy)
所在医院: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INI)

  位于颅底深部的脑膜瘤治疗难点在于难以切除干净,极易复发,其中尤以颅底、枕骨大孔区、海绵窦区、岩斜、桥小脑角等疑难位置脑膜瘤完整切除较为困难。枕大孔区肿瘤由于病变位置深在,临近脑干、颈髓、椎动脉、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组织、血管、神经结构,是生命中枢所在,血运非常丰富,术前随时可能呼吸心跳停止死亡。而术中任何一个微小的闪失都有可能使患者非死即残。故位于该区,特别是脑干腹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该区域手术旨在不损害病人远期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全切除肿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需要术者具有高超的手术技巧及丰富的成功手术经验。历史上,手术往往以呼吸衰竭和死亡告终。例如,在1954年的一系列研究中,74名患者中有34名术后死亡,大多数是由于呼吸衰竭。然而,随着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监测和枕骨大孔解剖的详细知识的发展,这些病变可以进行安全的外科切除,外科手术的结果有了很大的改善。

脑膜瘤

脑膜瘤位置图示:(1)小脑凸面;(2)桥小脑角;(3)岩斜区;和(4)枕骨大孔区

  脑膜瘤治疗关键前提:肿瘤全切手术

  脑膜瘤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多见于中年发病,女多于男。脑膜瘤发病缓慢,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少见。脑膜瘤一般都有较丰富的血供。脑膜瘤的好发部位是与蛛网膜纤毛分布有关,多分布于矢状窦旁、鞍结节、筛板海绵窦、桥小脑角、小脑幕、枕骨大孔等。约50%颅内脑膜瘤位于矢状窦旁,并且大部分位于矢状窦的前2/3。少数为多发脑膜瘤。发生在颅前窝底和颅中窝底属于特殊部位的脑膜瘤,常起自嗅沟、蝶骨平板、鞍结节或鞍隔。

  脑膜瘤治疗难点在于难以切除干净,极易复发,其中尤以岩斜脑膜瘤、镰旁脑膜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切除较为困难,其对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非常高,手术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占据要冲,显露困难且毗邻脑干,可累及几乎所有颅神经,还与脑底池中重要的血管及穿支的关系密切。

  得了脑膜瘤,成功且极大程度地安全手术切除能使患者得到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预后。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切除可获得预期的临床疗效——即根据脑膜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重要结果的关系以及颅底重建的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遵循病变暴露较大化和脑组织牵拉较小化的颅底外科原则,在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包括术中神经导航、术中MRI系统、术中CT等)辅助下,应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切除率高、神经功能保全率高、极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等优点,从而能够很好地控制肿瘤进程。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手术:一经确诊应考虑手术治疗。肿瘤位于枕大孔后方和侧方者,可采用后颅窝正中开颅。术中将颈C1、C2后弓咬开,充分暴露肿瘤,并使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得以减压。因肿瘤基底均附着在硬脑膜上,而肿瘤与颈髓、延髓之间有蛛网膜相隔。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时要注意保护脑脊髓组织。先将瘤内分块切除,得到充分的空间后,方可将肿瘤向外方牵引分离,直至沿基底处电灼切下肿瘤,术中应注意保护延髓颈髓。因肿瘤占位,枕大孔和C1~C2处硬脊膜饱满张力高,当咬除枕骨大孔和C,~C2后弓时,要避免压迫颈髓和延髓,以防影响呼吸。若手术未能全切除肿瘤,病人又同时合并脑积水,可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关阅读—聚焦脑膜瘤:巨大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记录

  肿瘤位于枕骨大孔前时,目前国外采用经口腔入路。这一人路术后易合并脑脊液漏,为此切除肿瘤后应修补硬脑膜并严密缝合。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切除情况。如未能全切除肿瘤,肿瘤复发者约5%死于术后3年。文献报告手术死亡率约为5%左右。术前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术后恢复较困难。早期确诊、及时手术对提高枕骨大孔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尤为重要。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国内脑瘤患者治疗新选择,足不出户听取世界神经外科大咖前沿诊疗意见不是梦。关注“INC国际神经科学”微信公众号查看脑瘤治疗前沿资讯,健康咨询热线400-029-0925,点击立即预约在线咨询直接预约INC国际教授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