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膜瘤

脑膜瘤术后能活几年?INC法国Froelich教授28773名脑膜瘤患者手术后总生存率研究

栏目:脑膜瘤|发布时间:2022-03-30 14:25:47 |阅读: |脑膜瘤术后能活几年
  INC法国Froelich教授:28773名脑膜瘤患者手术后总生存率研究
 
  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脑外肿瘤,在美国中央脑肿瘤登记中占36.8%。大多数脑膜瘤是散发性的,在法国每年的发病率约为5/10万。三分之二的脑膜瘤发生在女性,表明性激素的影响,因为脑膜瘤是激素敏感的,通常表达孕激素受体。2016年国际卫生组织(WHO)对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肿瘤的分类将脑膜瘤分为三个级别。WHO I级或良性脑膜瘤通常预后良好。国际卫生组织III级或恶性脑膜瘤是少见的侵袭性肿瘤,预后较差。行为和结果不典型-世卫组织II级为中级。治疗方案包括定期监测,特别是偶发脑膜瘤,症状控制,手术切除,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偶尔化疗,但完全切除仍是治疗的选择。进一步的优化管理难以建立;对于III级,术后放疗作为标准辅助治疗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Froelich教授是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教授之一,目前也是法国巴黎Lariboisiere医院神经外科主席、巴黎狄德罗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其擅长领域涵盖脊索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的单鼻孔入路经蝶窦内镜手术切除、显微外科手术,他也是神经内镜“筷子手法”的发明人。
 
  脑膜瘤术后能活几年?关于脑膜瘤(较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预后的全国性研究很少。Froelich教授使用结合手术类型和国际疾病分类的算法处理了SNDS国立卫生系统数据库,以检索2007年至2017年间手术的全部脑膜瘤病例。进行了生存分析。
 
  这项全国性的研究发现了28 773名患者,其中75%是女性。手术年龄的中位数是59岁,IQR[49-68]。颅凸面(24.4%)和中颅底(21.7%)是较常见的位置。91.3%的肿瘤为良性,2.6%为恶性。7.5%的患者因复发接受了再次手术,9.1%接受了放疗,3.2%接受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中位随访时间为5.3年,95%可信区间为[5.24-5.35]。0.64%的患者在手术后一个月内死亡,2.1%在一年内死亡。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6%,95%可信区间[92.3,93]和85%,95%可信区间[84.3,85.8]。在多变量分析中,女性,手术年龄较大,2型神经纤维瘤病,矢状窦或大脑镰旁,再次手术,进展性脑膜瘤或复发放疗被确定为总生存期(OS)的独自预后因素。
 
  Froelich教授得出结论:在这项将近三万名脑膜瘤患者的研究中,脑膜瘤手术后的OS是好的,在女性、年轻成年人以及凸面和良性肿瘤患者中更好。Froelich教授还发现,NF2患者和那些需要再次手术或接受额外治疗的脑膜瘤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脑膜瘤治疗策略如下:
 
  1、观察:通过结合患者年龄、表现状态、并存疾病和MRI特征(脑膜瘤高信号、瘤周水肿、接近神经血管结构、大小)的数据,将患者分为低、中、的生长和进展,可以制定个体化监测策略。Moreau等人2020年研发出有助于脑膜瘤诊断和预后的方法和实用应用程序。目前,根据共识,对于疑似脑膜瘤或WHO 1级脑膜瘤,建议5年每年进行MRI扫描。
 
  2、手术:大多数有症状或扩大的脑膜瘤的首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关于手术作为单一治疗的合适性的证据来自于医疗机构的病例系列,确定了切除范围(EOR)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这方面常仍然使用Simpson分类。然而,在临床试验中,切除范围(EOR)通常被定义为大体总全切除(即无残余实体肿瘤)或次全切除。这义已被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和放射治疗肿瘤组(RTOG)等研究组织采用。
 
  Ⅰ级:肿瘤全切除并切除肿瘤累及的硬膜和颅骨;
        Ⅱ级:肿瘤全切除并用激光或电灼肿瘤附着硬膜;
        Ⅲ级:肿瘤全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膜没有任何处理;
        Ⅳ级:部分切除肿瘤;
  Ⅴ级:单纯肿瘤减压或活检。
 
  脑膜瘤手术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保护神经功能较大限度的顺利切除。虽然目的是大体全切除(全部累及到的硬脑膜和骨),但切除范围(EOR)取决于肿瘤的位置、一致性、大小和邻近或累及关键的神经血管结构。虽然切除范围(EOR)是可改变的复发风险因素,但努力实现全切除不应该是以神经系统或认知功能为代价。当不能切除时,应试图计划进行次全切除以保护神经功能。残留的脑膜瘤可以随后监测或采用术后适形分割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成功的手术可以达到两个目标——缓解神经症状和肿块占位效应,并为诊断提供组织。应在手术前与患者充分讨论手术风险,包括特定部位的风险和更普遍的风险,如癫痫发作和脑积水。仔细的术前计划,留意神经血管解剖,将较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神经认知障碍,这可能存在于很大比例的患者中。手术可以缓解。另一方面,术后神经认知障碍是一个的手术风险。
 
  3、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可考虑为老年或危重患者的小肿瘤在界限清楚的情况下的一种替代手术治疗患者,主要适用于瘤体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小体积颅内脑膜瘤。两组回顾性研究发现,SRS或大分割放疗后肿瘤大小的缩小可以评估5年和10年后的长期肿瘤控制。使用13Gy以上剂量的10年没有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4%和95.7%。
 
  4、化疗:脑膜瘤药物治疗的作用仍然不明确。然而,对于手术切除或放疗不再可行的患者,通常考虑对脑膜瘤进行全身补救性治疗。未来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基于潜在治疗靶点的识别,如NF2/merlin缺失、AKT1、SMO,但也包括PIK3 CA、VEGF/VEGFR2、BRAF、端粒酶活性或PD-1/PD-L1。但是,分子检测并不是常规神经病理学的一部分,而且针对这些靶点的可行性的临床数据有限。
 
  总结:脑膜瘤的预后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与肿瘤位置、生长特点、术者的技术经验等息息相关,对于解剖位置比较复杂的脑膜瘤,例如枕骨大孔区、斜坡位置深,风险高,可操作空间狭窄,切除肿瘤需跨过很多神经,容易损伤神经及脑干。手术难度大,导致切除不干净,如果强行切除,神经损伤引起瘫痪等副作用的风险就急剧升高。
 
  大脑镰和矢状窦的脑膜瘤经常侵犯重要大血管甚至存在严重黏连,导致肿瘤不易全切或者容易伤及大血管,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这样因为肿瘤侵及矢状窦容易出血,切除这血管上的肿瘤难度高、风险大。因为它们会影响手术的可及性并确定是否可以完全切除,并确定患者正常的神经功能不受损伤。而寻找国际神经外科专家的手术治疗,为的就是对于高难度手术的高切除率、低风险、低副作用,而且脑膜瘤如果一开始手术能够顺利全切,那么复发的可能性就越低,无进展生存期(PFS)就越长,总体预后(Prognosis)和总生存期(OS)就越好,避免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不佳的经济及社会心理负担等,生活质量更大水平地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