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杨文医生被恶意杀害事件后,根据外媒网报道,新加坡一位听神经瘤患者手术后成了植物人,家属也将医生告上了法庭,经过了长达五年多的诉讼,较终高等法院驳回了原告的全部指控,并判给Y博士和NUH为诉讼辩护的费用。
而事情原委是,在2014年6月,患者切除听神经瘤手术后几个小时,原告的病情意外恶化,头部出现了较大的血块。由于脑干内出血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预后很差,而原告当时的神经状况很差,任何手术切除脑干血肿的尝试都可能让患者发生生命危险,于是Y博士确定,在这一阶段合理的治疗,以及挽救原告生命所必需的立即治疗,是通过插入外心室引流(EVD)迅速排出她头部的脑脊液。虽然原告人梗阻性脑积水的引流挽救了她的生命,但从那以后她就一直处于植物人的状态。Y博士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家属却将医生告上了法庭,难道治疗结果不好,都是医生的责任?毕竟很多病,华佗再世也没办法。
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现任主席、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指出,听神经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由于它处于听神经、面神经交界处,而且贴近脑干。随着它的不断增长,很容易挤压面神经、听神经和脑干,而且手术的风险也是大的,手术后患者听觉丧失、面瘫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听神经瘤体积过于大,压迫脑干比较严重,手术死亡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早期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达78%
听神经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位于连接内耳与大脑的神经中。1830年贝尔一开始描述了听神经瘤,1838年解剖学家Schwann一开始指明了这个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起源于雪旺细胞的神经鞘瘤。听神经瘤自发现以来,手术切除一直是主要手段,较早对听神经瘤进行手术切除的尝试是在1891年由纽约Charles McBurney完成(阑尾切除术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手术医师报道了使用榔头和凿子打开枕下骨板后,小脑肿胀很明显,以至于需切除多余的脑组织,肿瘤并没有被切除,病人十二天后死亡。
在早期手术中,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死亡率一直高达78%。1913年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医学大会上,Victor Horsley(伦敦)、von Eiseleberg(维也纳)和Fedor Krause(柏林)分别报道了他们的手术,63例病人中,手术死亡率为78%,大多数病人残留重度残疾。早期的全部病例都是那些将要死亡的病人,手术是能挽救他们的努力。
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从80%到1%
在20世纪,Harvey Cushing提出性地提出了囊内切除,避免对肿瘤的牵拉,使手术死亡率下降到20%。而他的学生Dandy在1918年发明了心室造影术,并在1年后发明了脑血管造影术,使手术死亡率降到10%,但技术进步以后,Cushing 的死亡率降到4%以下。Cushing认为,是因为Dandy执意全切肿瘤,才导致病人的死亡率比自己高。但实际上,Cushing的很多病人后来仍死于肿瘤复发。
神经外科迈入显微时代,听神经瘤手术降低至1%!1961年,William House一开始把手术显微镜应用于听神经瘤手术,成为了一个划时代的突破,从此神经外科迈入显微时代!在显微镜的帮助下,House引入了中颅窝入路(Middle Fossa Approach)并完善了曾被人抛弃的迷路入路。随着现代医学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别是磁共振成像的引入,完全改变了桥小脑角肿瘤的检测,让患者可以获得准确的早期诊断,并提供关于肿瘤的确切位置和大小的详细信息,进一步将术中死亡率降低至0.8%至5%。
而当代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在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检测、DTI、术中核磁等多种前沿设备下,更是将听神经瘤手术做到了好:死亡率降到1%以下,面神经保留率95%以上,听力保留高达70%。
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从80%到1%,虽然一直在进步,手术风险仍然是存在的,没有任何一个医生能确定全切的治疗结果。每位医生都是在尽规模较大的努力去医治患者,而患者及其家属也要懂得尊重医生,坦然面对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