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联系顾问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TAGS > 脑膜瘤 > 脑膜瘤检查

脑膜瘤好发于什么部位?如何诊断和治疗?

栏目:脑膜瘤检查|发布时间:2021-05-10 11:20:17 |阅读: 1391次|

  脑膜瘤是在大脑附近发现的肿瘤。它们来自脑膜,脑膜是覆盖大脑和脊髓的组织层,通常是蛛网膜细胞。它们趋向于缓慢而向内生长。通常,它们在被诊断之前会变得很大。尽管它们通常是良性的(不是癌症),但它们仍然可以长到足以危及生命的大小。癌症肿瘤称为恶性肿瘤。一些患者可能患有一种以上的脑膜瘤。脑膜瘤约占全部原发性脑肿瘤的三分之一。按等级分为三种类型的脑膜瘤:

  I级(良性脑膜瘤),生长缓慢
  II级(非典型脑膜瘤),其增长更快

  III级(间变性/恶性脑膜瘤),迅速生长并扩散

脑膜瘤好发于什么部位?

  脑膜瘤好发于什么部位?

  脑膜瘤多发生于静脉窦附近蛛网膜细胞,所以这些部位也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他们常常附着于这些部位的硬脑膜上,脑膜瘤好发部位有额顶叶上矢状窦旁、蝶骨嵴、嗅沟、外侧裂、大脑镰及桥脑小脑角等。

脑膜瘤好发于哪些人群?

  脑膜瘤好发于哪些人群?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及经典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咨询详情,或点击【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脑膜瘤可以影响任何人。妇女占全部脑膜瘤的三分之二。但是,恶性脑膜瘤多见于男性。同样,它们较常见于30至70岁的成年人中。这些肿瘤比欧洲或北美更常见于非洲。在美国,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2例症状性脑膜瘤病例。

  脑膜瘤如何诊断?

  由于脑膜瘤的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可能难以诊断。通常,症状归因于老化。需要进行完全的神经科检查,诊断通常是通过放射学检查进行的。其他测试,例如听力和视力测试,可用于确定脑膜瘤如何影响大脑。

  诊断通常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多方位诊断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但是,有时可以仅通过CT或MRI进行诊断。在少数情况下,可以使用脑血管造影来确定肿瘤的血源或肿瘤如何影响大脑的血流。

  脑膜瘤如何治疗?

  放射外科和外科手术是比较常见的初始治疗方法。一次使用外科手术时,放射线(放射线外科手术或日常治疗)将保留用于复发性肿瘤或某些无法通过手术完全切除的肿瘤。放疗/恶性肿瘤将通过放射疗法进行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较好的管理就是密切观察。化学疗法很少使用,通常用于恶性或非典型类型的脑膜瘤或1级脑膜瘤,如果它们在先前的手术和/或放疗中均失败。可以在手术前后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癫痫药。

  不同位置的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

  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主席、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神经外科教授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指出,针对不同位置的脑膜瘤,手术入路乃至体位的选择也都不一样。

  对于凸⾯脑膜瘤,患者的体位和⼿术⼊路的选择原则是能够较好的暴露肿瘤。我们常⽤的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以及俯卧位。⽽神经导航的应⽤有助于确定切口和开颅的具体位置。

  对于⽮旁及镰旁脑膜瘤,较常⽤的是仰卧位、半坐位及俯卧位结合纵裂⼊路。较终体位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前后⽅向,⽽较终⽬的是为术者提供放松的姿势,⽽与此同时也应确定肿瘤的前后缘都能暴露。 对于天幕脑膜瘤,我们通常采⽤侧卧位或坐位,前者适⽤于肿瘤主体 在幕上者,⽽后者结合⼩脑上-幕下⼊路则适⽤于肿瘤主体在幕下者。

  对于全部的前颅窝、鞍旁、蝶⾻嵴脑膜瘤均采⽤外侧眶上⼊路;侵⼊中颅底的蝶⾻内侧型脑膜瘤需要采⽤外侧眶上⼊路,必要时要结合翼点⼊ 路或扩⼤颞部⾻瓣;颞下⼊路适⽤于海绵窦外侧壁脑膜瘤及中颅底前部及中部的脑膜瘤;采⽤⼄状窦前⼊路切除岩斜脑膜瘤时通常需要去掉部分岩⾻;⽽CPA脑膜瘤则采⽤⼄状窦后⼊路切除;对于枕骨⼤孔区脑膜瘤则通常采⽤外侧⼊路就⾜够了,所以较少采⽤坐位结合低正中⼊路。

还有疑问?咨询医学顾问点击即可电话沟通

了解更多教授相关信息及经典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或点击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关注INC官方公众号请点击【INC国际神经科学】到微信上搜索并关注。
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INC),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坚持以严苛标准吸收及更替成员,囊括了神经外科各细分领域的临床手术巨匠,致力开展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以及疑难病例协调等工作。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病情简介: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您可能更关心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