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科普

神经外科“时光之旅”:神经外科究竟是源于何时、何地,国内又是如何发展神经外科?

栏目:神外科普|发布时间:2021-08-30 14:30:16 |阅读: |

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四集<攻入颅腔>截图

  由中央新影集团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历时3年,历经12国拍摄,是国内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四集攻入颅腔中展示了显微外科手术的"时光之旅",在这一集中,展示了远古时代的开颅手术、杀人者大脑的奇特之处、神经外科之父---哈维库欣创造的脑外科奇迹、神经外科技术的惊人进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微镜等技术、显微神经外科之父---亚萨基尔奠定的手术显微镜的划时代功勋,以及新的治疗理念----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故事。神经外科究竟是源于何时、何地,国内又是如何发展神经外科的呢?下文将简单阐述神经外科发展史……

  神经外科发展简史

  神经外科的历史远远充满了无数勇敢的人,他们勇于对抗旧习,尝试挽救病人的生命。几个世纪以来,神经外科更多的是观察病人,其原则是“不要伤害病人“,因为手术往往会带来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的结果。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主席、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及加拿大Sick Kids儿童医院脑瘤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神经外科学院前主席James T. Rutka教授联合多位神经外科教授于今年6月发表了《Evolution of microneurosurgical anatom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of anatomy, surgical anatomy, and microsurgery: historical overview》。论文综述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MNA)的发展,特别是解剖学、外科解剖学和显微外科的发展。解剖学可以说始于古希腊时代,由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Galen(Galen)等人的著作开始,是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在16世纪,维萨利乌斯在复兴加莱尼亚知识的同时增加了人体解剖学的新知识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样在16世纪,Ambroise Paré可以说已经开始了现代外科手术。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更详细的解剖学知识成为治疗复杂疾病的必要条件。当时许多的外科医生也是解剖学家,他们渴望传播解剖学知识,以提高外科实践。因此,外科和解剖学一起发展,彼此受益。外科解剖学的概念在18世纪发展起来,并在19世纪特别流行。

  在20世纪,显微外科被引入各个外科领域,从耳科的Carl O. Nylen开始。在Jacobson和Suarez在动物微血管吻合方面取得成功,以及随后由M.G. Yasargil和其他人开发的临床应用之后,这种方法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普及,是在神经外科领域。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外科解剖学知识对于外科医生准确和顺利地进行微神经外科手术变得重要,这导致了MNA的更多方位发展,许多神经外科医生都这样做,其中A.L. Rhoton, Jr.可能被提及为代表。

  神经外科是医学中较年轻、较复杂而又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究竟起源于何时,翻开浩如烟海的史前资料及考古佐证很难统一。公元 220~265年,一代神医华佗就有为病人剖颅治病的历史。1879年,Mac Ewen在英国格拉斯哥一开始正式进行开颅手术,他为一患者成功切除了左前颅凹扁平状脑膜瘤,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神经外科作为一门独自学科是在19世纪末神经病学、麻醉术、无菌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于英国,它的初期发展与成熟是在20世纪初之后的美国。

  神经外科初期发展走过一段曲折艰难的历程,此中有许多神经外科医师和其他医学人士的执着努力和追求,他们一些人后来成为神经外科的宗师,他们不朽业绩远远铭记于国际医学史中。现代神经外科始于19世纪末,其先驱是格拉斯哥的W. Macewan(1848-1924)于1876年切除了脑脓肿,伦敦的R.J. Godlee(1849-1925)于1884年成功切除了脑肿瘤,V. Horsley(1857-1916),1887年在伦敦皇后广场切除了一个脊髓肿瘤

  Havey Cushing是神经外科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革新家。1917年他首先提出了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原则,设计使用了银夹止血,电凝止血,并首先提出术毕缝合硬膜与帽状腱膜,使脑手术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在神经外科发展初期做出较大成就。

神经外科之父—Havey Cushing

  Dandy在1918年发明“脑室空气造影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脑部病变的定位诊断,使手术成功率倍增,死亡率及致残率大为下降。

  1927年葡萄牙人Moniz发明了“脑血管造影术”,根据脑血管造影的血管形态改变和位置变化来判断颅内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使诊断更为准确,为现代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1920年3月12号在美国Boston Peter Bent Brigham医院成立了国际上较早、较大的神经外科机构:神经外科医师学会(The Society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这个国际上一个神经外科中心,Cushing长期担任主任,各国神经外科医师慕名前往进修学习并很快成为一代泰斗,可以说这里是现代神经外科医师的摇篮。

  1968年瑞士Yasargil教授首先开展了在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先河,打破了一个又一个手术禁区,是神经外科史上一项技术革命。

  1970年Hounsfield在神经放射学上作出了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即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CT)。这种非创性检查诊断技术使神经外科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80年代初另一项诊断技术--核磁共振影像技术(MRI)用于临床,弥补了CT在神经外科疾病诊断的不足,对脑血管病变、后颅凹病变,特别是脊髓病变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MRI在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带来了神经外科又一大飞跃。

  70年代初期,集神经影像学、神经外科手术学和神经病学于一体的介入神经放射学诞生,它使许多神经外科以往认为不治和难治之症,如较大、位于功能区和手术难以到达的脑或脊髓血管畸形,颅内较大动脉瘤等疾病得到合适的治疗,提高了手术的顺利性。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此后发展的又一新的治疗方法,它利用电子计算机及立体定向确定颅内靶点,选择多组小剂量放射线在颅内靶点聚集,使病变局部产生有损害力的放射剂量。较为的是瑞典生产的Leksell立体定向r-单位,或称r-刀,可用于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颅内肿瘤及血管畸形等病变的治疗,危险性较小。

  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使神经外科在新的世纪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国际。未来是计算机和基因工程的时代,神经外科以及整个生命科学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内神经外科发展

  据史书记载,公元 220~265年,一代神医华佗就有为病人剖颅治病的历史。在旧中国,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几乎是空白,据记载,30年代初期,北京协和医院曾一度做过脑外科手术,但病例、病种很少,20年间仅发现50例脑瘤。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独自的神经外科,只有几个医院的个别外科医生兼做脑部手术,如:北平协和医院(PUMCH)外科关颂韬医生于1930年赴美留学归国后开展治疗脑外伤、三叉神经痛等手术;1940年,赵以成医生留学加拿大归来,二人共同工作,当时治疗的病种虽包括脑肿瘤,但大都效果欠佳。特别是赵以成教授可谓是提出我国神经外科的先驱。赵以成教授193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38年曾留学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师从的神经外科专家 Penfield教授,从事神经病理及神经外科临床研究,1940年回国后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直到1974年辞世。1952年赵以成教授受卫生部委托组织了全国一个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班,培养了许多神经外科骨干力量,我国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薛庆澄等人均师出此班。1952年赵以成教授在天津市立总医院创立神经外科,随后在北京创立了神经外科及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他均任一任科主任及所长,他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创建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国神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

赵以成教授(1908-197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带来勃勃的生机。1952年,在中央卫生部的直接委办下,在天津由赵以成教授组织了全国一个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班,抽调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青年医师参加,他们是韩哲生、曹美鸿、薛庆澄、王忠诚、 蒋先惠、李秉权、易声禹、孙文海、郑广义等。他们学成后分赴我国各地开展神经外科,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成了各地区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使我国的神经外科队伍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先后在天津、北京、上海、西安、沈阳、湖南、湖北等地分别成立了神经外科专门机构。1952年,赵以成教授在天津市立总医院创建了我国较早的脑系科(包括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赵以成教授任科主任。已故的神经外科专家薛庆澄教授当时任副主任,后任科主任,他一直在天津总医院开展神经外科医疗与科研工作,潜心研究,主编《神经外科学》专著,并于1981年组建了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并参加了创办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工作,为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954年赵以成教授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神经外科,赵以成教授任科主任,苏联基辅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A.N.APYTHOHOB任专家,届时王忠诚从天津市立总医院调至北京,蒋大介也由上海一医学院调至北京,他们共同创建了神经外科。1955年该科由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迁至北京同仁医院,设病床60张。

1955年苏联专家和赵以成授课的神经外科学习班照片

  1958年该科又由同仁医院迁至北京宣武医院,病床扩大到110张。1960年3月在宣武医院建立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这是我国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构,从此展开了神经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新时期。当时,赵以成教授任所长,王忠诚任副所长,后任所长。为了适应神经外科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1982年4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暨神经外科从宣武医院再次迁址至目前的北京天坛医院。当年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历尽沧桑,日益壮大,2015年已成为拥有300张神经外科病床,100张康复病床,14个基础研究室,专职人员约500人,分临床与研究两大部分。该所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神经外科培训基地,30 余年来,为全国培养了两千余名神经外科骨干力量。1982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被定为国际卫生组织(WHO)神经科学研究协作与训练中心。作为新中国神经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王忠诚教授,对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50年代初期,我国的神经外科专家史玉泉教授在上海华山医院创建了神经外科及其以后成立的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曾任该科主任及该所所长。史玉泉教授医术,在脑血管畸形分类方面有其独到的研究,血管畸形“史氏分类法”已为 国内外公认,上海华山医院也作为国际卫生组织( WHO)神经科学协作与培训中心,曾举办多期神经 外科进修班,为全国培养了许多神经外科骨干力量,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地方神经外科发展的同时,我国解放军系统亦涌现出一支神经外科新军,被称为“红军博士”的涂通今教授,1951年8月曾作为新中国一批留学生被派往前苏联莫斯科医学院布尔登科神经外科研究所专攻神经外科,并获得了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曾任解放军四军医大学校长,到任后他很快组建了神经外科,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军神经外科训练中心,培养了许多神经外科骨干力量。我国另一位的神经外科专家段国升教授,早在50年代中期即开始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对颅脑火器伤、脊髓外伤与肿瘤等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他对我国的神经外科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至此,在我国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中心的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基地。京、津、沪地区神经外科的发展,带动了全国。

  随着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与学术交流的需要,经王忠诚教授倡导于1986年4月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在北京举行了一开始会议,选举产生由15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并推选王忠诚教授为主任委员,史玉泉、薛庆澄、段国升教授为副主任委员,涂通今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冯传宜教授为顾问。在此之前,1985年2月由王忠诚教授主编,经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及中华医学会批准创刊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开辟了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园地,由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能反映本学科的前沿水平和重要进展,信息量大,有较强的指导性,深受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欢迎。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神经外科事业处于创业和起步阶段。当时既无书籍,又无手术经验,更无先 进设备,我国老一辈神经外科创业人,他们边干边学, 从事创造性劳动。在神经外科先驱赵以成教授指导 下,王忠诚全身心地致力于神经外科的创建与发展, 刻苦钻研,认真总结了 2 522例脑血管造影经验,于1965年出版了我国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并获全国科技大会奖,这在当时是难得的教材, 1965年蒋大介、陈公白编著的《神经外科手术学》问世。两书的出版为我国年轻的神经外科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我国神经外科多方位发展和提高阶段。

  1977年王忠诚教授一次带领我国学者参加国际六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让国际更多地了解 中国的神经外科的发展。1983年凌锋赴法学习后即在国内开展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其后不久又有马廉亭、吴中学等参与。由于国内神经外科起步大大晚于骨科,且主要收治脑部疾患,故传统上,对与脊柱相关的疾患一直延续着由骨科医生处理的惯例。在国外许多神经外科中心,脊柱手术约占总手术量的1/3以上。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杂志J Neurosurg,自1999年起专门出版了脊柱分册JNeurosurg: Spine。这些信息,无疑启示国内同行要与国际接轨。200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继宗教授、副主任委员周定标教授等28位来自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的神经外科专家应德国神经外科学会的邀请出访德国,开展学术交流,并参观了当地医院,观摩了诊断和手术一体化手术室和开放磁共振手术等前沿技术。

德国INI

中德学术交流,访问德国INI等报道截图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每年都派出不少年轻的神经外科医师到国外学习和研究神经外科理论与技术,同时亦有不少国外学者来中国讲学交流,可以说中国神经外科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回顾历史的时刻,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神经外科尚少创新之举,其发展水平也不平衡,高素质专科医师培训远未普及,科学研究更需加大力度。这些均应深思予以解决。相信遵循转化医学理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有朝一日,我国神经外科定将走向国际。

  相关参考资料:

  1.   1.Helmut Bertalanfy.James T. Rutka.Evolution of microneurosurgical anatom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of anatomy, surgical anatomy, and microsurgery: historical overview.Neurosurgical Review.7 June 2021
  2.   2.赵雅度.我国神经外科发展简史.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