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绵状血管瘤是指长在脑内的血管畸形,其中脑干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位置较深、手术难度规模较大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年出血率为4.6%,再出血间隔为3天-151个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20%~30%,由于脑干位于颅脑中心血管神经密集区域,被认为是手术的禁区,除了主刀医生的选择,一个好的手术时机也重要。那么,什么时候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手术治疗的更佳时间呢?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手术治疗的更佳时间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手术治疗的更佳时间?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多年经验,和上千例手术经验的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表示,手术时机的把握是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比延迟手术的效果要好。此时病灶周围水肿已基本消退,血肿也明显液化,病灶周边含铁血黄素胶质增生带已形成,而血肿尚未完全机化、周围组织的玻璃样变及纤维化,是实施手术的较好时期。另外国际专家认为早期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晚期,早期手术不仅切除病变相对容易,而且可较大限度地解除病灶( 肿瘤和出血) 造成的占位效应; 另外,随着出血时间的延长,组织瘢痕化和血肿机化,使手术分离的界面变得模糊不清,增加手术难度; 因此,出血后10 ~ 30 天为更佳手术时间。也有报道将更佳手术时机选择在肿瘤出血后 2 ~ 4 周之间进行。国际专家比较了出血后早期( < 19 天) 手术与延迟手术的预后,认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早期手术效果较好。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在出血后10天-4周为更佳手术时间
根据相关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相关报道和综合文献,多认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在出血后 10 天~ 4 周内,为更佳的手术时间,理由如下:
( 1) 血肿开始软化、液化,易于吸除; 且血肿壁已形成,容易获得分离、切除病灶的界面,术中辨别海绵状血管瘤也比急性期更容易。同时,此时期病情稳定或好转,也有利于手术。
( 2) 血肿腔可提供肿瘤分离的界面和肿瘤切除的自然通道。血肿周围脑干组织的着色,为手术显露和操作提供清晰的路径,从而避免误入正常脑干组织内操作。
( 3) 病灶边界较清楚,含铁血黄素胶质增生带可使术中更易辨认病灶边界,使术者更容易将血肿灶与海绵状血管瘤区分,在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副损伤的同时,做到肿瘤地全切除。
( 4) 清除血肿与肿瘤,可及时解除其对脑干的占位性压迫,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好转术后神经功能。清除血肿后,不仅空间扩大有利于容易切除病变,而且可减少术中对脑干的牵拉,也较大限度地解除肿瘤出血造成的占位效应。
( 5) 这一时期手术,病灶周围脑干水肿已消退,血肿液化及周边含铁血色素胶质增生带已形成,组织对手术分离和牵拉的耐受力增强,有利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另外,含铁血黄素胶质增生带可使术中更易辨认病变边界,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副损伤。
( 6) 血肿尚未机化、胶质反应小,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周围组织的玻璃样变及纤维化程度轻,肿瘤与周围脑干组织粘连也较轻,手术时较易分离,从而容易做到肿瘤全切除。
( 7) 亚急性期手术( 出血后 10 ~ 30 天) 与延期手术相比,有更好的预后。 国际专家经过研究报道 59 例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疗效,认为早期实施手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随访中亦有较好的预后。
手术方法和手术医生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重要因素
脑干面观
脑干作为人体的生命中枢,维持着我们的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而且脊髓和间脑之间。因此,脑干上“动刀”更难,风险大。迄今,颅底脑干手术仍是神经外科界公认难度规模较大的领域,复杂程度一般人难以想象:很多颅底脑干部位肿瘤因生长时间较长,供血丰富、质地坚硬,与脑组织、血管紧密粘连,将脑干“挤”得移位,将较粗的神经压得薄如纸片……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表示,想要把包绕肿瘤的神经血管分离,不仅要求手术医生有丰富经验、娴熟的技术,还要有前沿的设备做辅助。
另外巴特朗菲教授还表示,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也是重要,手术需要视野清晰和视野广阔,目前国际上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切除,前沿的显微外科手术是标准疗法,显微外科手术三维可视化和准确化,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及更合适的放大倍数,较高的顺利性和较小的创伤面积,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显微外科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促进神经外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辅助使用神经导航和术中监测,术中MRI等现代工具,都可有助于手术的顺利性。
40多岁的外企高管张先生,在一年前被诊断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当时听医生建议进行保守治疗,好转后就出院了。而后,张先生再次出现了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缺损,且伴有手脚不协调,这一次,医生告诉他和家属:脑干出血严重,有生命危险。由于手术风险高,在国内多家医院和医生得到的建议都是保守治疗,无奈张先生只好将目光看向国外。后得到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的帮助,INC为其联系到了德国INI、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巴特朗菲教授结合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检测、DTI、术中核磁等多种前沿设备,为张先生实施了准确顺利、三维可视化和准确化的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成功。目前,张先生由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手脚不协调症状都消失了,而且生命体征平稳,生活完全可自理。
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已突破脑干“手术禁区”
虽然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直被视作“手术禁区”,但在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的高超技术下,已经不再是问题。并且巴特朗菲教授根据自己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上的20余年临床经验,可以从多入路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更佳切除,手术方法包括翼点/眶颧、颞下、乙状窦后、枕下外侧髁、小脑幕前和眶内入路。术后,37%的患者表现出短暂的(轻微)神经功能缺损,其余超过90%的患者,神经功能与术前持平或好转。
巴特朗菲教授国内示范手术图片
巴特朗菲教授作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中的一员,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作为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在国内,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国际远程咨询,可以与这些国际神经外科教授一对一交流,并能申请到他们的手术治疗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