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较近在分子诊断和现代个体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大多数患有神经胶质瘤的患者仍然面临有限的生存。广泛的证据表明,除了年龄、术前Karnofsky表现评分和辅助放化疗外,手术肿瘤切除术(EoR)的范围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然而,患有侵犯胼胝体的胶质瘤的患者很少接受外科肿瘤切除术。一方面,由于胼胝体的侵犯,这些肿瘤被认为更具侵袭性,从而扩散到两个半球,另一方面,许多神经外科医生避免切除胼胝体内的肿瘤,以保留患者的神经或神经认知功能。
胼胝体是较大的半球间连合,提供同源皮质区之间的连接。尽管证明兴奋理论的证据占主导地位,但关于它是否发挥兴奋或控制功能的争论仍在继续。因此,在能够完成复杂任务的人和行为偏侧性较少的人身上观察到胼胝体增大,这支持了两个半球之间大脑加工的强制整合归因于胼胝体。直到较近,左脑取向的人,被认为由于频繁的同侧语言定位而更偏侧化,已经显示出比右脑取向的人具有明显更小的胼胝体。
损伤胼胝体可能产生各种症状,这些症状被归入胼胝体脱离综合征。左手触觉失认症、左视野失读症和以上全部行为障碍都是较常见的症状。在胼胝体受损的患者中应用神经心理学测试可以检测到述情障碍、注意力困难、言语和工作记忆受损以及学习和协调新的双手任务的困难。
我们观察到许多患有较大额叶胶质瘤和胼胝体侵犯的患者,他们在诊断时已经出现晕厥、晕厥或意识障碍,其中许多患者在肿瘤活检后几个月内死亡,尽管进行了放化疗。这导致我们假设肿瘤切除对患者的伤害可能不会比不切除更大。同样,切除侵犯胼胝体的肿瘤组织甚至可以好转患者的神经状况,假设减轻质量效应和改变周围神经元的微环境将转化为更好的神经认知和神经功能。
有趣的是,直到较近一些出版物才集中于切除蝴蝶状胶质母细胞瘤或涉及胼胝体的肿瘤。Chaichana等人报道了与其他区域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相比,患有蝴蝶状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的总生存期缩短。然而,蝴蝶状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过肿瘤切除术得到了好转,与仅进行肿瘤活检相比,患者的剩余生存期延长了一倍;发现肿瘤体积≥ 65%的切除与更长的总生存期相关。Dayani等人提供了另一项关于EoR对蝴蝶状胶质母细胞瘤影响的分析,他们发现肿瘤总减少量,而不是胼胝体内的EoR影响患者的整体生存率(OS)。陈等人同样观察到EoR与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中较长的OS独自相关,而对于对OS没有影响的胼胝体受累没有发现这种关联。
研究主要发现
据我们所知,这是一项研究在胼胝体内接受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中调查神经认知。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1)如果进行肿瘤切除术,与未侵犯胼胝体的肿瘤的相关文献相比,肿瘤侵犯胼胝体并未导致缩短的手术时间;(2)切除胼胝体侵犯肿瘤后,神经认知仅在术后一天内下降,而(3)至少3.1个月后,患者的各神经认知领域的表现均有好转。
胼胝体的手术切除
胼胝体内肿瘤切除的报道很少。Steltzer等人在1997年提供了一个回顾性研究,比较了伴有和不伴有胼胝体受累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时间,并显示如果伴有胼胝体受累,中位手术时间从105周减少到57周15。然而,直到2015年陈等人研究胼胝体受累对EoR、无进展生存期和OS的影响时,才提供了OS和EoR的相关性。分析33例胼胝体侵犯患者中22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数据,他们观察到接受较高EoR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长(3.8至10.0个月)和中位生存期较长(7.1至20.9个月),EoR> 85%具有统计学意义。
INC胼胝体胶质瘤成功案例一则:48岁,黄阿姨,右额、胼胝体多发胶质瘤
术前:双眼视物模糊、头疼等症状复查头颅核磁发现肿瘤有所增大。后在国内专家建议下进行了一开始手术。但切除率不佳,随后很快再次出现肿瘤生长。
术后:巴教授为其全切脑内两处胶质瘤,术后2天迁出ICU,术后4天可在搀扶下行走。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其他神经功能损伤,当月回国进行后续治疗。
关于神经认知的思考
神经认知障碍在脑肿瘤患者中很常见。根据肿瘤的侵袭性、肿瘤的大小、位置和遗传特征,在高达83%未经治疗的神经胶质瘤患者中观察到神经认知功能的损伤。然而,关于神经胶质瘤手术后神经认知结果的数据较少,并且提供了不同的结果。Ng等人较近才努力总结这些数据,包括对总共313名患者的11项研究,其中45%患有高级别胶质瘤,55%患有低级别的胶质瘤。总之,尽管数据存在异质性,但早在手术后的一天,除了执行功能在手术后持续下降之外,全部认知领域的患者表现都有所好转。
总结:
侵犯胼胝体的较大肿瘤的完全或次全切除是有益的。没有观察到患者的操作系统和神经认知功能的长期下降但好转,这提供了证据,表明在术前神经状态相当好的胶质瘤浸润胼胝体的患者中,肿瘤切除术的益处可能超过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