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膜瘤 >

注意甄别!窦旁脑膜瘤和镰旁脑膜瘤区分

栏目:脑膜瘤|发布时间:2023-10-25 15:41:19 |阅读: |
巴特朗菲教授
推荐教授:巴特朗菲教授(Helmut Bertalanffy)
所在医院: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INI)

  窦旁脑膜瘤和镰旁脑膜瘤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脑膜瘤,它们在位置和形态等方面有所区别。

窦旁脑膜瘤,镰旁脑膜瘤

  首先,窦旁脑膜瘤是指发生在脑静脉窦旁边的脑膜瘤。脑静脉窦是脑内的血液循环通道,窦旁脑膜瘤通常发生在这个区域。它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常与脑静脉窦相连。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颅內脑膜瘤的17%-32%,Cushing将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进行了分别的定义。矢状窦旁脑膜瘤为肿瘤填充矢状窦旁角,在肿瘤与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而有其他学者将窦旁和镰旁脑膜瘤归为一类,合称为窦镰旁脑膜瘤。矢状窦旁硬脑膜常见的症状有癫痫、头痛、单瘫以及精神症状。

  那么矢状窦旁脑膜瘤严重吗?矢状窦旁脑膜瘤起源于上矢状窦的窦旁角(肿瘤与上矢状窦间没有脑组织)。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凸面脑膜瘤是手术疗效令人满意的神经外科手术之一,因为位于这些部位的良性肿瘤的手术后有充足的治愈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会。

  镰旁脑膜瘤则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之间的脑膜瘤。镰旁脑膜瘤通常发生在镰韧带附近,这是连接大脑两个半球的结构。它的形态可能是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并且通常与镰韧带相连。

  大脑镰旁脑膜瘤位于大脑皮质下,起源于大脑镰,大脑镰旁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8.5%。与矢状窦旁脑膜瘤不同的是,镰旁脑膜瘤可完全被脑皮质覆盖,可突破大脑镰并常常呈双侧生长,与矢状窦旁脑膜瘤类似的是二者均多见于上矢状窦中1/3(冠状缝与人字缝之间)。

  大脑镰旁脑膜瘤血供有颈外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中、后动脉。上方为上矢状窦和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下方有胼周、胼缘动脉和下矢状窦,手术空间狭窄,显露困难。并且由于大脑镰旁脑膜瘤一般位于大脑纵裂内,位置深,生长缓慢,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当瘤体体积较大,出现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定位症状时才被发现,故治疗上存在很大困难。术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并发症,如果肿瘤无法得到全切,后续也极易复发。镰旁脑膜瘤早期往往没有典型症状,确诊时肿瘤体积通常相当大。较大限度地切除肿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随着现代检查技术的进步和神经外科显微镜的发展,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临床上,窦旁脑膜瘤和镰旁脑膜瘤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区分。医生可以使用MRI或CT扫描来观察瘤体的位置、形状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此外,窦旁脑膜瘤常常与脑静脉窦相连,而镰旁脑膜瘤则与镰韧带相连,这也可以作为区分的依据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窦旁脑膜瘤和镰旁脑膜瘤区分十分重要,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如果你或您认识的人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尽快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国内脑瘤患者治疗新选择,足不出户听取世界神经外科大咖前沿诊疗意见不是梦。关注“INC国际神经科学”微信公众号查看脑瘤治疗前沿资讯,健康咨询热线400-029-0925,点击立即预约在线咨询直接预约INC国际教授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