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膜瘤

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

栏目:脑膜瘤|发布时间:2021-09-09 11:20:23 |阅读: |

  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脑膜瘤占美国诊断的全部原发性颅内肿瘤的38%,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的肿瘤。尽管许多脑膜瘤生长缓慢,但有相当一部分脑膜瘤具有较高的国际卫生组织(WHO)组织病理学分级,包括非典型脑膜瘤(WHOⅱ级,10%-20%)和间变性脑膜瘤(WHOⅲ级,3%-5%),尽管有较佳的局部控制,但仍容易发生局部复发。此外,国际卫生组织一级脑膜瘤患者中有一些亚群出现反常复发,这种复发不能通过组织病理学或临床特征来评估。

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

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

  主要发现

  超过15%-20%的脑膜瘤为高级别,在临床实践中,全部级别的脑膜瘤患者都经历了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临床侵袭性病程。因此,迫切需要更好的预后指标来帮助描述临床侵袭性脑膜瘤。为此,在这里,我们对脑膜瘤病例的发现队列进行了靶向基因表达分析,丰富了局部复发和疾病特异性死亡率的临床终点。我们鉴定了临床侵袭性脑膜瘤的36个基因特征,并得出脑膜瘤基因特征风险评分在0和1之间,在根据复发和存活风险对病例进行分层方面优于世卫组织等级。此外,我们从一个更能代表典型脑膜瘤患者的独自验证队列中证明了该基因特征在脑膜瘤患者风险分层中的效用。

  临床意义

  对长期随访的脑膜瘤患者的纵向研究表明,良性、WHO级肿瘤初次切除术后10年的复发率在20%-30%以上,世卫组织二级肿瘤为40%-50%。这些复发和随后以重复开颅手术和电离辐射形式进行的治疗是发病率和在许多情况下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年轻患者,在预防与局部复发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可能从适当的辅助治疗中获益较大,但也可能更有可能经历治疗的长期毒性,这可能包括由于放射或重复手术引起的认知或神经影响,放射坏死,以及因放射导致的继发性恶性肿瘤或恶性转化的风险。此处确定的基因特征和风险评分可用于确定可能受益于辅助治疗的患者,相反,可使低风险患者免受更干预的潜在毒性。

  临床侵袭性脑膜瘤的基因表达特征

  我们报道的脑膜瘤基因信号包括参与细胞周期调节和增殖的富集基因,以及参与干细胞分化、伤口愈合和肿瘤控制功能的控制基因。作为外部合适性的一个附加标志,我们鉴定的许多预后基因以前都与侵袭性脑膜瘤有关,包括FOXM1,2A,BIRC5,MYBL2,和CDC2。我们小组之前的工作表明FOXM1和FOXM1目标基因,包括2A,与较差的结果相关。BIRC5,其基因产物也被称为survivin,与FOXM1结果不佳且耐药的乳腺癌患者。同样的,FOXM1和MYBL2与通过基因表达聚类鉴定结果较差的脑膜瘤相关。因此,脑膜瘤基因特征和风险评分的这些组成部分可能代表了与脑膜瘤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相关的一组共同的或趋同的基因。

  Olar等人先前的一项研究利用类似的基因表达方法鉴定脑膜瘤复发的18基因预后标记;我们的工作建立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利用一个针对临床事件丰富的新发现队列(49例复发vs 18例),以及通过检查死亡率作为临床终点,走得更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两项研究中的预后基因似乎都与增殖、血管生成和侵袭有关。

  Olar等人先前的一项研究64利用类似的基因表达方法鉴定脑膜瘤复发的18基因预后标记;我们的工作建立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利用一个针对临床事件丰富的新发现队列(49例复发vs 18例),以及通过检查死亡率作为临床终点,走得更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两项研究中的预后基因似乎都与增殖、血管生成和侵袭有关。

  结论

  基于脑膜瘤靶向基因表达分析的基因特征和预后风险评分,在根据LFFR和OS对病例进行分层方面优于世卫组织等级,并且可能有助于指导术后监测或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