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联系顾问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肿瘤

颅内蛛网膜囊肿要点解读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3-03-25 18:51:55 |阅读: 2046次|
  
       
        要点
 
  1.一种先天性畸形,常见于颅中窝、脑桥小脑三角、鞍上区和颅后窝。通常为偶然发现。
 
  2.颅骨改变常见,CT及MRI信号大多与脑脊液相同。
 
  3.成人偶然发现的蛛网膜囊肿(AC)建议:每6~8个月行影像学检查除外病变增大,如果出现症状可进一步检查。
 
  蛛网膜囊肿亦称软脑膜囊肿,不同于外伤后软脑膜囊肿(也称颅骨生长性骨折),也与感染无关,是由于发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导致,属先天性疾病(实际上是蛛网膜内囊肿)。囊内容物与脑脊液相同,与脑室及蛛网膜下隙不相通,可为单腔或多囊性,囊壁为脑膜上皮细胞,上皮膜抗原(EMA)阳性,而癌胚抗原(CEA)阴性,AC也可见于椎管内。发生于颅中窝的蛛网膜囊肿,以前称作“颞叶发育不全综合征”。这一名称现已弃用,因事实上两侧脑容积相等;囊肿占据脑实质的空间而发生脑组织移位和颅骨膨胀。
 
  组织学类型:1.“单纯蛛网膜囊肿”:蛛网膜上排列着能分泌脑脊液的细胞;颅中窝囊肿几乎都属于此类型。2.囊壁成分复杂,可包括神经胶质、室管膜和其他类型组织。
 
  许多学者(非全部)认为,无占位效应或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无论其大小和部位如何均无须治疗。对于偶然发现蛛网膜囊肿的成年病人不建议行手术治疗;6~8个月的影像学随访通常足以排除病变的变化情况(病变体积可能会变大)。若症状进展,需要及时进行影像学复查。儿童病人应随访至成年。
 
  囊肿分流可能是较佳方法。使用低压管分流至腹腔,如伴有脑室扩大,可同时行脑室分流(常用Y形连接管)。超声、脑室镜或定位引导下可对鞍上囊肿进行定位。也可经侧脑室同时行脑室和囊肿分流。注意:颅中窝囊肿分流隧道穿通应位于耳后(勿于耳前,以免损伤面神经)。
 
  鞍上囊肿的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1.经胼胝体囊肿切除。2.经皮脑室囊肿切除:是PierreKahn等采用的方法。在冠状缝近中线处颅骨钻孔,经侧脑室和Monro孔切除囊肿(可利用脑室镜)。3.额下入路(切除或穿通囊肿):危险且无效
 
  ※脑室引流:无效(实际上使囊肿扩大)。
 
  预后由于颅骨变形和脑组织的慢性移位,即使治疗得当,囊肿仍无法完全消失,脑积水经治疗后仍持续发展,鞍上囊肿仍可有内分泌异常。
还有疑问?咨询医学顾问点击即可电话沟通

了解更多教授相关信息及经典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或点击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关注INC官方公众号请点击【INC国际神经科学】到微信上搜索并关注。
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INC),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坚持以严苛标准吸收及更替成员,囊括了神经外科各细分领域的临床手术巨匠,致力开展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以及疑难病例协调等工作。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病情简介: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您可能更关心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