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丛肿瘤(CPTs)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脉络膜丛上皮的肿瘤,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CPP)是一种良性乳头状肿瘤,类似于非肿瘤性脉络膜丛组织,单层单形上皮细胞覆盖在高血管化基质上,有丝分裂活性缺乏或较低。
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s)是CPTs中的一个小分类,在2007年第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被新增为肿瘤亚型,WHO II级,介于脉络丛乳头状瘤(Ⅰ级)和脉络丛癌(Ⅲ级)之间。aCPPs的中位年龄为1岁,大多数患者在5岁前被确诊。一些研究表明其复发风险高于脉络丛乳头状瘤(CPP)。然而,对于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学界仍未达成共识。
与脉络丛乳头状瘤(CPP)相比,aCPP可出现细胞密度增高、核多形性、实质性生长和坏死等症状,但主要区别在于核分裂像有所增多,且诊断标准为核分裂≥2个/10HPE,不过仍然达不到癌的诊断标准。
脉络丛上皮肿瘤多发生于脑室内脉络丛上皮,少数可发生于桥脑小脑角、鞍上池、鞍区、脑干、脊髓内。小儿多发生于双侧侧脑室,成人则多发生于第四脑室。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加拿大Sick Kids儿童医院脑瘤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神经外科学院前主席、世界神经外科专业知名杂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编James T.Rutka教授,在其2021年发表的论文《Paediatric atypical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is adjuvant therapy necessary?》中,重点关注aCPP患者,证实儿童aCPP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成功治疗,从而避免辅助治疗。该研究成果发布于《Journal of Neurosurgery》。
James T.Rutka教授研究截图
儿童aCPP该如何治疗?
研究方法
研究对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儿童医院接受CPT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关注aCPP患者。从患者病例中提取用于分析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放射学影像学特征、手术和辅助治疗、关键病理特征、T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肿瘤核型等。
患者特征
25%的患者诊断为aCPP,并选择进一步复查。aCPP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为26个月,CPP患者为74个月,CPC患者为41个月(p=0.229,Kruskal-Wallis检验)。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1天,CPC为23.5天,CPP为7天(p=0.241,Kruskal-Wallis检验)。
在aCPP患者中,57.1%位于幕下。其余均为幕上肿瘤,其年龄(中位4个月)明显低于幕下肿瘤(中位29.5个月)(p=0.034,Kruskal-Wallis Test)。患者样本年龄均在5岁以下,且在就诊时有明显的脑积水。其中71.4%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表2),但未出现癫痫发作。
表2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程
组织学、细胞遗传学和表征遗传学特征
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中细胞均为乳头状结构,未见实质生长模式和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侵犯。增殖指数(MiB1—与无进展生存(PFS)呈负相关联系)为3~25%(CPP为1~4%,CPC为10~50%;见图1)。
图1:与其他肿瘤组相比,aCPP组的MiB1分布如图所示,处于中间状态
细胞遗传学检查显示7例aCPP患者中有3例记录了肿瘤核型分析。2个肿瘤的核型异常,具有超二倍体53号染色体计数,对于另一种肿瘤,核型报告为正常。3例患者进行了种系TP53测序,未发现致病性或可能的致病性变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的TP53均为阴性,阳性染色的细胞核少于5%。
手术结果及术后随访情况
aCPP的病例均以肿瘤的全切为手术目的,除1例患儿进行了近全切除(NTR)外,其他患者均达到了全切(GTR),没有aCPP患者接受辅助治疗。aCPP患者在最后随访时均健在。aCPP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0个月(10个月-163个月)。NTR患者术后13年后仍无明显复发现象。aCPP患者的10年EFS(无事件生存期)和OS(总生存期)分别为75%和100%。
研究总结
结果表明,儿童aCPP可以在没有辅助治疗的情况下成功管理,从而避免了放化疗潜在的危害性。手术可达到全切,且预后良好。
加拿大James T.Rutka教授
擅长领域:在临床上的研究方向以颅内肿瘤(包括胶质瘤、听神经瘤、面神经鞘瘤垂体瘤等)为主,擅长颅脑显微手术、LITT激光间质热疗及清醒开颅术,尤其是儿童脑瘤的个性化方案治疗和癫痫的外科治疗。
参考资料:James Rutka.Paediatric atypical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is adjuvant therapy necessary?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volume 155,pages63–70(2021)